元宵乐猜兔谜语
桂林日报
2023年02月06日
□钱续坤
元宵节,中国民间有“观灯猜谜”的习俗。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则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曾有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在兔年元宵节来临之际,猜一猜与“兔”有关的谜语,实乃其乐无穷也。
谜语从分类上说,主要分为“事物谜”与“文义谜”两大类,一般由“谜面”“谜目”“谜底”等三个部分组成,有些运用谜格制成的灯谜还有“谜路”。
“事物谜”也叫“民间谜语”“儿童谜语”,除了少量字谜以外,“事物谜”的谜底大多是生活中常见常用的“事”和“物”,比如动物、植物、器具、用品、人体器官、自然现象、宇宙天体……它常常采用朗朗上口的民谣或短诗的形式来加以表现。且看谜面:“两只耳朵长又尖,短短尾巴翘后边,两只眼睛像玛瑙,一张嘴巴分三片”“红眼睛,白皮袍,短尾巴,长耳朵”“爱吃青菜和萝卜,走起路来蹦蹦跳”,谜目都是“打一动物”,显而易见,谜底都是“兔子”。这些谜语是典型的“事物谜”,其谜面抓住要猜的事物,对它的外表、形体、性质、色彩、音响、出处、用途等各方面突出的特征,用拟人、比喻、夸张、暗示等形象化手法,拐弯抹角地描绘出来,让人们根据谜面所提供的线索,通过联想、推理、判断来猜中谜底。再看“连日晚点”“免予起诉”“飞舟飘然逸”“免受一点牵连”等谜面,谜目都是“打一字”,稍加思考,一般也会知道谜底是“兔”字。
“文义谜”又叫“文虎”“灯虎”,则利用中国汉字的一字多义、一字多音、笔画组合、摹状象形等富有变化的特点,通过会意、别解、假借、运典、拆字等手法,使谜面和谜底在字义上或字形上相互扣合。先看谜面“兔死”,谜目为“打一唐代人名”,这里就运用了成语“兔死狐悲”的典故,同时采取了会意的手法,使人会想到谜底为“令狐楚”。再看谜面“饿虎扑兔充饥肠”,谜目是“打一成语”,这里只要掌握了天干地支的基本常识,自然会想到谜底“寅吃卯粮”。同为猜成语,“狡兔怎藏身”的谜面,使人首先想到的是《战国策·齐策四》中的典故:“狡兔有三窟,仅得其免死身,今君在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由此想到“狡兔三窟”的引申义,“退避三舍”的谜底也就脱口而出了。
至于“谜格”,其作用是提示谜底必须作出某种改变;不同的改变形式有相应的谜格及相应的格名。最常用的谜格有“秋千格”“卷帘格”“徐妃格”“求凰格”“白头格”“梨花格”“蝇头格”“遥对格”“解铃格”“骊珠格”等等。且看谜面“玉兔西沉话语消”,用“卷帘格”打一成语,其格法要求谜底文字由下向上读,将原文变义为有效,“玉兔”为月亮的别称,“沉”可理解为“落”,“话语”古文为“云”,“消”有“停”的寓意,从字面可理解为“月落云停”,采用卷帘格,谜底自然是“停云落月”了。再举一例,谜面为“三窟”,用“骊珠格”猜出谜底,此格要求谜条上只写谜面和谜格,不标谜目,让猜的人将谜目连在谜底之上,一块猜出,使谜目和谜底连贯成一个意思,共同扣合谜面,答案为“穴位、伏兔”,也就是说“穴位”就是谜目,“伏兔”就是谜底。
最后,请用同一个谜面“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分别猜出四字常言一、文学名词一、化学词语一,其谜底分别为“不同性格”“形象性”“定性分析”。元宵乐猜兔谜语,确实能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点乐趣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