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28个月 老桥获新生
净瓶山桥今日通车
桂林晚报
2024年11月29日
28日傍晚,夕阳下的净瓶山桥等待第二天的顺利通车。记者滕嘉 摄
28日傍晚,不少市民来到净瓶山桥前拍照留念。记者滕嘉 摄
上接02版
不断优化施工方案 提前一个月实现通车
从2022年7月19日老桥爆破拆除到今天新桥通车,新桥历时28个月在漓江上“绽放”新生,并比原来预期通车的时间提前了一个月。
在这28个月的施工周期里,施工人员克服复杂地质、天气、汛期等影响,统筹协调、科学管控,及时逐一破解突破难题,确保施工的顺利推进。
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净瓶山桥拆除重建工程项目总工程师唐毓健告诉记者,老桥爆破工程是他们首个实施桥梁爆破拆除的工程。由于没有可参考的例子,团队只能摸石头过河,全方位、多考虑开展策划。团队超前布置,多次组织专家论证会,并与桂林市海事局、航道局、漓管委,交警支队等多方联动,制定了交通、水电、燃气保护方案,最终决定采用先爆破桥墩使桥梁整体下落后再破碎拆除梁体的方案,通过轻危害控制性爆破施工可以最大限度保障周边构筑物、管线的财产安全和人身安全。
老桥拆除后,面对桥址区域地质差异大,喀斯特地貌地下溶洞较多且河床以下卵石层很厚等情况,给桩基施工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因为松散卵石层在打桩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塌孔的情况,第一根桩就打了4个月,“团队一次次根据实情不断优化施工方案,从早期的全护筒跟进施工到变截面护筒跟进施工,再到桩孔周边进行注浆加固地质辅助施工加全护筒跟进组合施工技术,大大加快桩基成孔的效率,最深一根桩打到了河床以下66米,是桂林近几年桥梁施工中打得最深的桩。”唐毓健说,水中承台墩柱施工时开挖层基本为直径不一的卵石层,原方案采用钢围堰无法施工,经过专家团队反复研讨和论证,最终选择符合实情的止水帷幕加钢筋混凝土护圈基坑开挖支护方式,确保基坑施工止水效果和支护安全,从而保证水中承台在汛期之前工程出水面节点。
与此同时,为了减少气候、雨季汛期对施工的影响,唐毓健表示,他们施工时采用无支架法大型跨江桥梁施工技术,大大规避了水中支架法施工周期受汛期洪水造成安全隐患和影响进度,以及八套全封闭挂篮平行施工,将常用于跨高铁、跨高速的桥梁施工方式用在跨漓江桥梁施工上,缩减周转时间,大大加快进度,为桂林同类桥梁施工之最。
交通“瓶颈”打破
通行效率更高
新桥通车让不少桂林人翘首以盼了很久,看着宽阔的桥面,不少人表示,以后再也不用担心高峰期拥堵了。
之所以老桥会在“上班”30多年后成为“瓶颈”,是因为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交通量快速增长,双向四车道且机非混行的净瓶山桥因桥宽窄于两侧的环城南一路和环城南二路,在上下班高峰期,拥堵情况比较明显。记者在早前采访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负责人时了解到,根据实际调查数据,老桥日均交通量是31214辆/日,机动车的通行高峰期在18时到19时这一时段,机动车高峰小时流量1384辆,净瓶山桥荷载能力已无法满足实际需要。
随着新桥的通车,新桥的宽度与两侧的环城南一路和环城南二路同宽,打破了原来的“瓶颈”,能很好地提高车辆通行效率。
“终于通车了!”家住凯风路的朱先生在看到新桥的通车公告后,非常开心,他告诉记者,因为他在龙隐路上班,新桥通车后,他再也不用开车绕行去上班了,“新桥比老桥宽那么多,以后下班也不怕堵车了。”
“以前每天早晚高峰骑电动车经过老桥时都得格外小心,汽车太多,我只能靠着边边骑,就怕一不小心磕着。”家住穿山东路的莫女士因为在瓦窑附近上班,净瓶山桥是她每天的必经之路,她格外关心新桥的建设,她看到新桥上机非分离的设置,直呼“以后骑电动车过桥再也不用担心了。”
桂林市净瓶山桥拆除重建工程现场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净瓶山桥拆旧建新,彻底消除了老桥的不安全隐患,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道路服务水平、改善了市民出行体验和生活质量,为桂林建设宜业宜居宜乐宜游良好环境加分添彩。
记者谭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