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田里的旧忆
桂林晚报
2025年04月18日
■诸葛保满
在我记忆里,谷雨时节的家乡,最热闹的农事非插秧莫属。
谷雨过后,便步入了春种大忙的时节。在我的儿时记忆中,天刚蒙蒙亮,父母便领着我前往秧田拔秧苗。晨曦微露,稻田里的泥水闪烁着粼粼波光。我们抵达秧田时,不少邻居早已挽起裤腿,躬身弯腰,双手如灵动的音符,在秧苗间轻快飞舞,熟练且富有节奏地拔着秧苗。鲜嫩的秧苗带着泥土的芬芳被连根拔起,发出轻柔的“噗噗”声,仿佛是大地与秧苗的轻声道别。大家一边拔秧,一边交流着新品种、新技术,言语间满是对丰收的美好憧憬。
随后,父母挑着秧苗来到水田边,利落地挽起裤腿,踏入田中,弯着腰,将一把把秧苗精准而均匀地抛撒在水田里。做好插秧的准备之后,母亲一边向我讲解插秧要领,一边给我示范。只见她左手稳稳地拿着秧把,右手迅速从中分出一小束,手指轻轻一捻,秧苗便笔直而稳当地插入泥中。每一束秧苗都间距匀称,无论是横看还是竖看,都整齐地排成直线,宛如训练有素的士兵方阵。我依样尝试,可秧苗在我手中却调皮起来,不是东倒西歪,就是深浅各异。有些秧苗刚接触水面,就随着水流晃晃悠悠地漂了起来。我急得额头上都冒出了细密的汗珠。好在经过父母一遍遍悉心指导,以及我自己一次次反复练习,我逐渐掌握了插秧的技巧,速度越来越快,质量也越来越高。
谷雨时节的插秧场景,始终是乡村最美的风景,宛如一幅令人如痴如醉的风情画卷。有一年,邻居三奶奶家陷入困境。她的儿子投身军旅,家中少了主要劳动力,年过半百的三爷爷又突然生病住院。插秧的重担全部落在了三奶奶瘦弱的肩头。那段日子里,三奶奶整日满面愁容,眉头紧紧锁在一起,眼神中满是忧虑与无助。好在村干部迅速组织村民伸出援手,仅仅用了两天时间,就帮三奶奶家顺利种好了稻秧。夕阳西下,天边被染成了绚丽多彩的模样,晚霞如锦缎般铺展开来。原本空旷的水田已布满了嫩绿的秧苗,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一群活泼的孩子在欢快舞蹈。三奶奶静静地蹲在田埂边,凝视着这片充满希望的水田,眼睛渐渐湿润,泪水在眼眶里打转,那是感动与欣慰交织的泪花。
时光荏苒,我已离开家乡,在城市里打拼多年。然而,儿时插秧的那些温馨场景,却时常在我的脑海中清晰浮现。那些与父母一同辛勤劳作的日子,那些村坊之间互帮互助的淳朴乡风,如同熠熠生辉的珍贵宝藏,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