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综合新闻

03版:聚焦2025高考

04版:时评

05版:时事

06版:时事

07版:视点

08版:专题

返回 2025年06月10日

桂林:家门口就医服务
从“有”向“优”迈进

桂林日报      2025年06月10日     
  本报讯(记者陈娟)近日,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专题调研组,对我市基层卫生发展情况开展调研,全面了解我市筑牢健康服务网底、实施“基层能力提升行动”的基本情况。调研显示,近年来,我市秉持“以基层为重点”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深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与人才队伍建设,家门口就医服务从“有”向“优”转变,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目前,我市基层医疗机构达到国家服务能力标准率高达84.97%,每万名居民拥有4.29名全科医生,这一数据位居全区第二。县域医共体建设已实现全市12个县域(含临桂区)全覆盖,覆盖36家县级医院和132家乡镇卫生院,恭城瑶族自治县成功创建自治区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
  为构建紧密型医共体协同管理体系,我市积极作为,完善组织架构,下发《关于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导各县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医共体人、财、物“六统一”管理。创新管理机制,指导灌阳等县推行“总院制”管理模式,县级医院牵头成立医共体总医院,下设多个管理部门,实现医共体内人员统一调配、财务集中核算、药品耗材统一采购。明确权责清单,建立推进县域医共体管理协调机制,细化总医院与成员单位等的责任分工,确保改革任务有效落实。
  资源下沉为我市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注入强大动力。市、县级医院通过“对口帮扶”“巡回医疗”“专家下基层”等机制和活动,选派大量骨干力量帮扶基层。2024年全市医联体、医共体单位共下派管理、技术专家7464人次,指导基层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97项,开展远程医疗服务23277例,下级单位选送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500余人次。指导县级医院重点建设胸痛、卒中、创伤等“五大中心”,乡镇卫生院聚焦慢性病管理、康复护理等服务。同时,建设县域医学检验、影像诊断、心电诊断等“六大中心”,实现基层检查、县级诊断。积极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项目,启动全区首个临床检验项目室内质控监管工作试点,建成桂林区域医学影像协同平台,实现全市检查检验结果线上互认,极大地方便了患者。
  在持续深化“三医联动”完善政策保障上,我市也取得丰硕成果。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方面,在阳朔县探索实行医保基金总额预付制,结余资金用于医共体建设和人员激励。在药品供应保障方面,推进药品联动管理,统一医共体内用药目录,推进县域审方中心、县域中心药房建设以及统一药品配送。(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