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探寻桂林老字号特别报道

03版:探寻桂林老字号特别报道

04版:读桂·热点

05版:读桂·热点

06版:读桂·社会

07版:八桂热点

08版:国内关注

09版:聚焦中国

10版:深度国际

11版:深度国际

12版:燃情体育

13版:文娱关注

14版:情感·故事

15版:财经·彩票

16版:早上好

返回 2025年07月04日

阑尾炎:身体里的“紧急警报”为何突然拉响?

桂林晚报      2025年07月04日     
朱袭嘉(桂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在急诊室中,阑尾炎常以“突然发作的腹痛”为信号,是外科最常见的急腹症,可发于任何年龄段,青少年和青壮年更为多见,很多人对阑尾发炎的原因及背后健康风险并不了解。
  一、认识阑尾:被误解的“退化器官”
  阑尾是位于右下腹部的细长盲管,长5-10厘米,一端连大肠起始段盲肠,另一端封闭。过去它被视为进化遗留的“退化器官”,但现代医学发现,其黏膜层含丰富淋巴组织,是免疫系统组成部分,能帮助身体抵御肠道细菌感染,青少年时期免疫功能更明显。不过,其管腔狭窄、开口狭小,像死胡同,易被粪便、食物残渣、寄生虫等堵住,埋下发病隐患。
  二、阑尾炎发病:从堵塞到发炎 “三部曲”
  第一阶段:管腔梗阻
  这是发病起始。由于阑尾是盲管状结构,阑尾腔被异物堵塞后,分泌物无法排出,腔内压力升高。患者会感到肚脐周围或上腹部隐隐作痛,多为阵发性,伴轻微恶心、食欲不振,常被误以为“吃坏肚子”或“胃痛”而被忽视。
  第二阶段:细菌感染
  梗阻持续,阑尾腔内大肠杆菌、厌氧菌等肠道正常菌群大量繁殖引发感染,侵袭黏膜,使其充血、水肿甚至出现溃疡。此时疼痛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部,即 “转移性右下腹痛”,这是典型症状。疼痛从隐痛转为持续性胀痛或剧痛,按压右下腹疼痛加剧,松手瞬间可能有“反跳痛”。
  第三阶段:坏疽与穿孔
  若感染未及时控制,阑尾壁因缺血坏死出现坏疽,颜色从粉红变暗紫或黑色,质地变脆,进而可能破裂穿孔。穿孔后脓液和细菌涌入腹腔引发腹膜炎,患者全腹剧痛、高热(可达39℃以上)、寒战、呕吐,严重时可致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
  三、哪些人更易患阑尾炎?
  1.青少年:阑尾淋巴组织丰富,易因淋巴滤泡增生致管腔梗阻,且此阶段活动量大,肠道功能不稳定。
  2.饮食不当者:长期膳食纤维摄入不足易便秘,增加粪便结石形成概率,堵塞阑尾腔。
  3.有胃肠道疾病者:肠炎、肠结核等疾病炎症可能波及阑尾,致其壁充血水肿,增加梗阻和感染风险。
  4.孕妇:孕期子宫增大压迫阑尾,使其位置改变、血运受阻,激素变化使阑尾肌肉松弛,排空能力下降。
  四、如何判断是否患阑尾炎?
  除典型“转移性右下腹痛”,还有这些特异性表现:
  1.右下腹固定压痛:按压右下腹麦氏点(肚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疼痛明显。
  2.发热:炎症发展体温逐渐升高,一般37.5℃-38.5℃,穿孔后可能超39℃。
  3.胃肠道症状:多数患者恶心、呕吐,部分伴腹泻或便秘。
  4.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体内有感染。
  需注意,儿童、老年人和孕妇的阑尾炎症状可能不典型。儿童对疼痛定位能力差,老年人因反应迟钝腹痛可能不明显,但病情进展快、穿孔风险高。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超声、CT等检查明确诊断。
  五、阑尾炎治疗:手术还是保守?
  确诊后治疗方式主要有两种:
  1.手术治疗:阑尾切除术是首选,尤其急性化脓性、坏疽性或已穿孔患者应尽早手术。目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广泛应用,具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疤痕小等优点。
  2.保守治疗:症状较轻的单纯性阑尾炎或身体条件不适合手术者(如严重心脏病、肝肾功能衰竭等),可先静脉输注抗生素、禁食禁水、静脉补液等。但保守治疗有复发可能,约30%患者一年内会再次发作。
  六、预防阑尾炎:从生活细节入手
  虽然阑尾炎发病有一定偶然性,但调整生活习惯可降低风险:
  1.保持饮食均衡,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粗粮等,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2.养成良好排便习惯,定时排便,避免粪便在肠道内停留过久形成粪石。
  3.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食物,预防肠道寄生虫感染。
  积极治疗胃肠道疾病,及时控制肠炎、肠结核等,避免炎症蔓延至阑尾。
  总之,阑尾炎是常见急腹症,其发病与阑尾特殊结构、管腔梗阻和细菌感染密切相关。了解发病机制和症状有助于及时识别并就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切勿因忽视而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