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为纸 阳光作笔
“双彩虹”见证桂林好空气
桂林晚报
2025年07月04日
7月2日傍晚,一阵疾风骤雨过后,桂林市区上空惊现“双彩虹”景观,随后“丁达尔效应”闪现,两者同框的场面颇为震撼,引来不少市民拍照,刷屏朋友圈。
据悉,这两种气象景观同时出现在桂林,是比较少见的自然现象。那么,它的形成原理是什么?夏天还能看到哪些气象景观?
美出天际的“双彩虹”
带着美好寓意刷屏朋友圈
7月2日,桂林人的朋友圈被“彩虹”一词刷屏了。
当天下午5点左右,从市区上空东南方向涌入大片浓重的乌云。紧接着,电闪雷鸣、风雨袭来。由于对流能量充足,加上水汽条件充沛,形成了一边下雨,一边出太阳的天气景观。
傍晚6点,虽然天色仍昏暗,但西边的云层较薄,太阳正在落入地平线,夕阳染红了天际。与此同时,一道颜色较淡的彩虹出现在市区上空,瞬间俘获了广大市民的心。
大约30分钟过后,随着彩虹颜色愈发浓重,桂林人的朋友圈开始刷屏。记者看见,身处市区各个地方的网友不约而同晒出照片。而原本只有一道的彩虹,也变成了绚丽夺目的“双彩虹”,其内层的主虹色彩鲜艳、层次分明,是一个完整的弧形,仅用肉眼就能分辨“红黄蓝绿紫”,外层的副虹颜色较淡,直径比内虹稍大。
令人惊喜的是,记者在东南方向还发现了多条零碎光束穿过云层,形成“丁达尔效应”。两者同时出现,场面颇为震撼,不少市民纷纷拿出手机拍照,记录下这一壮观时刻。
晚上7点30分左右,“双彩虹”与“丁达尔效应”逐渐消失在夜色中。
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游客、市民分享着自己拍到的美景。记者通过照片中的建筑物发现,这次“双彩虹”几乎覆盖市区所有地域,其和“丁达尔效应”相映成画的奇妙景象引来网友们赞叹:“暴雨过后的桂林总有惊喜!”“这是我今年看到的最美彩虹。”“见者好运,双彩虹寓意着幸运也双倍。”
生态环境局:
阳光二度折射 空气质量好是前提
“双彩虹”和“丁达尔效应”同时出现,放眼全国都是比较少见的气象景观。
“就像歌词里说的,阳光总在风雨后,彩虹的诞生是阳光跟雨水的互相成全。但‘双彩虹’的出现,则需要纯净蓝天的帮助。”桂林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说,阳光照射在水滴上产生折射,会被分解成七种单色光,形成外红内紫的“虹”,也就是大众普遍称呼的彩虹。但是在空气环境适宜时,产生“虹”的阳光还会与其余水滴发生第二次折射与反射,这种情况下就会形成第二道彩虹,这第二道在气象上被称作“霓”。
“双彩虹,也就是同时出现‘虹’和‘霓’,需要保证天空环境纯净。”工作人员表示,太阳光经过两次折射、反射后损耗很大,如果空气中有大量粉尘颗粒物或其他空气污染物带来干扰,就会让外圈的“霓”变得模糊,甚至消失不见,“这次双彩虹的美景是桂林蓝天和阳光雨水共同造就的。”
记者查阅桂林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了解,在“双彩虹”出现的7月2日桂林市AQI(空气质量指数)为35,低于“AQI≤50为‘优’”这一评定标准,且PM2.5浓度仅为8微克/立方米,属于空气质量很好的状态。并且,今年5-6月桂林市空气质量一直保持在优良等级,PM2.5平均浓度为16.4微克/立方米,相较去年同期下降6.3%。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当天空气质量较好,市民们能够拍摄到较为清晰的双层彩虹景色,而外圈的“霓”是二次折射反射而来,所以它的颜色分布呈现外紫内红,与内圈外红内紫的“虹”正好相反。
此外,气象专家表示,“双彩虹”和“丁达尔效应”同时出现确实比较少见,原因在于它们的形成条件和出现环境存在一定差异,加上两者的时间窗口较短,观察角度需要特别合适等,所以重叠性较低。
下转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