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寻访乡村老手艺之十

03版:寻访乡村老手艺之十

04版:读桂·关注

05版:读桂·关注

06版:走进桂林“AI+”

07版:读桂·社会

08版:时事关注

09版:聚焦中国

10版:深度国际

11版:深度国际

12版:燃情体育

13版:文娱关注

14版:读桂·闲情

15版:财经·彩票

16版:早上好

返回 2025年04月15日

河北三河市“招牌改色”事件背后:

店铺招牌更换到底谁说了算?

桂林晚报      2025年04月15日     
  河北廊坊三河市商户被要求禁用“红蓝黑”三色招牌一事最近持续发酵。记者4月14日从廊坊市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早在4月8日,廊坊市营商办就针对招牌禁用“红蓝黑”一事,对三河市政府发出工作提示函,要求三河市对禁用三色招牌一事进行纠正。
  廊坊市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廊坊市纪委已经入驻三河市,正在对相关的工作进行检查和审查。该工作人员还称,此事的相关报告已经形成,“得经过三河市委和政府的领导审定以后才能给我们报”。
  记者注意到,4月13日,针对三河市相关部门的持续缄默,人民网发表评论《三河强换商户招牌,需给公众一个交代》称:“奉行鸵鸟思维,无助于化解质疑,无助于修复形象,更无助于汲取教训。若是连面对问题的勇气都没有,何谈纠错?又如何服众?”

  事件:
  禁用“红蓝黑”三色
  多家商户招牌“换色”

  近日,有网友称河北省廊坊三河市城管部门要求,红底门头牌匾统一更换颜色。记者4月8日采访发现,当地多家蜜雪冰城、好想来等连锁品牌门店,将红色招牌换成了绿色。对此,三河市城管局工作人员称,这是按照市政府城市规划要求,门头牌匾底色除红色、蓝色、黑色以外,都可以。
  事件发酵后,记者致电三河燕郊高新区城管相关负责科室,工作人员对当时要求更换牌匾颜色的原因未作出解释。并表示,如果不怕麻烦、不心疼钱,可以改回原颜色,自愿。
  记者以商户身份致电三河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未获有效回应。三河市人民政府工作人员表示,“商户咨询牌匾更换方面的问题,稍后会有专职部门联系解答。”
  据悉,除了绿色,当地还有门店招牌被改成了灰色。
  4月10日,记者实探三河市燕郊开发区发现,当地多家蜜雪冰城门店都已连夜换回红色招牌。不过,好想来多个门店以及此前已将招牌更换的商家还未二次更换。记者沿央美大街走访发现,多家商铺招牌有换新痕迹。部分正在营业的商铺门头空空荡荡,门上贴着广告纸充当招牌。
  央美大街多名商户表示,除颜色外,招牌尺寸、亮灯等也有要求,不少商铺的招牌是由相关人员上门拆除的。在其他街道,也有商户反映接到招牌“整改”通知,但没有人上门拆除。有的商户已自主更换或刷漆,有的处于“观望”中。也有招牌底色为红色的商户表示未接到通知。
  “不知道是政府还是物业的人,给我们这些商户打电话,口头通知明天要拆牌子,要我们配合。”多名商户表示,仅接到口头“整改”通知,未看到过明确文件。

  调查:
  行政机关能否要求
  商铺换牌?

  “整改”有何依据?多名商户向记者提及一份《广告牌匾设计引导》。
  在央美大街两位商户办理招牌审批的北蔡村综合服务站,记者看到了这张放在前台的引导说明。上面写道:招牌底色可选用浅咖色、浅灰色、玫瑰金、象牙白等。记者询问现场工作人员,是否有明确不能用的颜色,对方回复“拿效果图来再说”。
  记者查询发现,上述设计引导出自2024年底发布的《三河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导则》(以下简称《导则》)。除可选用的颜色外,《导则》还列出了“广告牌匾设计负面清单”——除国际国内连锁品牌,不允许用红蓝底色或字样。其附加说明显示:除明确禁止内容外,均为指导性意见。
  《导则》是何性质的文件?是否具有强制性?行政机关有权限定商铺招牌颜色吗?
  “招牌是吸客引流的重要手段,商户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具有经营自主权。”北京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律师周子告认为,《导则》并非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仅属于地方的一般规范性文件。
  周子告表示,三河市现有依法设置的招牌根据广告法等规定,履行了必要的行政许可手续,受相关法律、法规保护。若以一般规范性文件作为更换招牌的依据,存在违法、违规嫌疑。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认为,对于违反法律法规、有伤风化、伤风败俗等明显不应采用的招牌,政府部门可要求整改,但对底色提出“禁令”或在审批中变相禁止,既没有合理的依据,也无行政权限。
  记者从三河市相关部门获取的一份《相关问题说明》显示,今年3月以来,三河市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提升,重点对存在安全隐患、破损严重、掉色明显等影响市容市貌的牌匾进行优化调整,对新设立的牌匾引导商户按照《导则》要求规范设置。截至目前,已摸排应调整牌匾3126块,整改1820块。
  对于颜色限制,上述《说明》提到,对新设置的广告牌匾,《导则》广告牌匾颜色设置上明确了遵循“色浅、淡雅、明快、协调”的原则,并设置了负面清单;在广告牌匾底色和字样的颜色选用方面,经过实地考察和征询专家意见,红蓝色在视觉效果上过于突出,与街道景观色彩不易协调,与夜景亮化灯光不易搭配。
  围绕商铺招牌“整改”的依据,具体实施细则、范围和期限如何,下发、传达、告知程序是否完备,是否有补贴、如何落实等问题,记者致电三河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表示有专门部门负责解释此事。记者多次拨打对方提供的电话联系采访,均无人接听。

  追问:
  优化城市形象
  边界何在?

  三河市政府新闻办曾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导则》进行解读,明确《导则》的编制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据报道,记者走访的央美大街前身为北蔡街,于去年底改名并启动改造提升工程。
  近年来,多地在城市形象优化上下功夫,取得显著成效,但“走偏”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据报道,2024年12月,河北省沧州站附近的一条街道招牌被统一更换为“黑底白字”样式。网友戏称其为“丧葬一条街”。面对争议,当地连夜拆除相关招牌,并在后续规划中引入了多种设计供商户选择。陕西省西安市、辽宁省沈阳市等地也被曝出过类似情况。
  提升城市规划和管理水平、优化城市形象,边界何在?
  已有地方作出良好尝试。2021年实施的《北京市户外广告设施、牌匾标识和标语宣传品设置管理条例》和2022年修订的《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均提及要为经营者自主设计牌匾标识提供创意空间,避免样式、色彩、字体等同质化。
  “设置颜色‘禁令’等做法,显示出当地有关部门依法行政的意识不强,存在简单粗暴作风。”马亮认为,在商业街区打造方面,政府部门应更多以引导为主。
  综合人民网、极目新闻、大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