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要闻

03版:要闻·综合

04版:走进老旧小区看变化

05版:走进老旧小区看变化

06版:探“店”话非遗之五

07版:探“店”话非遗之五

08版:读桂·民生

09版:八桂热点

10版:深度国际

11版:深度国际

12版:燃情体育

13版:文娱关注

14版:读桂·闲情

15版:财经·彩票

16版:早上好

返回 2023年04月04日

桂林釉陶烧制技艺:
传承中创新 让传统技艺焕发新活力

桂林晚报      2023年04月04日     
  陶器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但不少市民并不知道,桂林陶器制作有着悠久的历史,并拥有甑皮岩、庙岩、大岩三处万年古陶遗址。
  桂林陶起源于一万多年前,直至两汉、隋唐、宋元时期的釉陶逐渐成熟,桂林窑业也在唐宋时迎来了蓬勃发展期,而桂林釉陶烧制技术也在民间流传了下来。
  日前,记者来到了桂林釉陶非遗体验基地以及桂林釉陶烧制技艺传承人陈施淼的工作室,听他讲述桂林釉陶的故事。

■速览
  非遗简介: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是人类第一次按照自己的意志,利用天然物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东西,是自然与文明高度结合的产物。桂林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具有三处万年古陶遗址的城市,桂林釉陶制作技艺源于甑皮岩时期的制陶方法。
  桂林釉陶烧制的成品有碗、盘、壶、罐、杯、瓶、盏等生活用品及各类建筑构件、神像造型等,制作过程涵盖50多道工序。釉色多彩,有黑釉、酱釉、玳瑁釉、钧釉、月白釉、铜红、铜绿等,陶瓷的纹样装饰多以莲花、菊花瓣、水草、游鱼、植物花卉、几何图形为主。
  探“店”地址:象山区环城西一路117号桂林釉陶非遗体验基地
  主讲人:桂林釉陶烧制技艺传承人陈施淼

■传承
桂林窑业唐宋时曾盛极一时
  日前,记者来到这处位于联达商业广场的桂林釉陶非遗体验基地。
  店铺中,一些孩子正在体验陶艺制作,在陶艺老师的指导下,他们有的正在将手中的泥做成盘子、杯子等器具以及水果、动物、房子等摆件,有的在给之前制作的初坯上色。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体验到拉坯、手工捏塑、上釉等釉陶制作过程。
  店里的陶艺师介绍,孩子们第一次到店时主要是制作初坯,经过几天的自然阴干后,就可以再到店里进行上釉体验。上好釉后,由店里负责烧制。
  记者看到,店铺的架子上摆放着不少孩子们制作的陶艺成品。此外,店里还展示着桂林釉陶烧制技艺传承人陈施淼制作的部分陶器。
  在叠彩区大河乡蒙正村,有一间桂林观志窑釉陶工作室,陈施淼平时就在那制作釉陶。上周,记者来到这里时,几位桂林学院的学生正在跟着他学习釉陶制作。
  记者看到,陈施淼先从保湿柜中取出一块陶土放上拉坯机,一边用手规整出陶器的大致形状,一边用脚控制转盘的转速。不一会儿,他手中的陶土就逐渐变成了一个杯子的模样。
  随后,陈施淼继续用手调整杯子的形状,待器具基本定型后,他又借助工具进一步修整了杯底的形状。大约十分钟后,他将坯体从转盘上取下,放在一旁的架子上阴干。
  之后,陈施淼又打开了工作间里的一个窑炉,并将窑中已经烧制好的杯子一一取出检查。查看杯子的同时,他向学生们讲起了釉陶的相关知识。
  据了解,桂林陶起源于一万多年之前,甑皮岩、庙岩、大岩都发现过距今一万多年的陶片。到了两汉、隋唐及宋元时期,桂林釉陶逐渐成熟,器型多样,釉色和装饰风格也变得丰富起来。
  “桂林是连接中原文化与南越文化的重要纽带,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西南水运通道的必经之路。”陈施淼说,作为长期以来的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军事、交通枢纽,桂林地区的陶瓷业发展始于汉唐开始的对外贸易政策,繁荣于两宋的海上陶瓷贸易。在唐宋时期,桂林的窑业蓬勃发展,景象繁荣,尤其以桂州窑、永福窑、兴安窑、严关窑、全州永岁窑最具代表。
  陈施淼表示,据历史考证,宋代桂林南面桂州窑烧制日用器皿、佛像、建筑材料等(明代时为靖江王府烧制建筑构建),东面东窑多生产民用餐食器具,并通过水运从桂江、珠江出海,甚至远销东南亚地区。
  然而,随着江西景德镇、浙江龙泉、福建泉州等地因为制作工艺提升而成为陶瓷业的中心,加上广西受战乱等因素影响,曾经繁荣一时的广西陶瓷因陶瓷工艺技术相对落后,在市场中缺乏竞争力,日渐走向衰落。
  下转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