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赋能黄大年精神
融入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路径
桂林日报
2025年03月21日
□覃庆厚 李艳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黄大年精神是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蕴含着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以及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将黄大年精神融入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有助于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还能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因此,探讨大数据赋能黄大年精神融入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因材施教,精准把握学生需求
一方面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建立学生信息数据库,收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基本信息、学习表现、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数据,构建全面的学生画像。根据这些画像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推荐,开展特色教育和职业教育,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进而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另一方面,要通过定期分析学生思想动态,及时调整策略。比如通过问卷调查、网络舆情监测等方式,关注他们的过程性成长,为他们提供科学的策略方案,提供精准的教育支持。同时,通过大数据及时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对黄大年精神的认知程度和接受意愿,为教育内容的调整提供参考,对黄大年精神融入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效性进行动态调整。
(二)丰富学习载体,创新教育内容与形式
第一,将黄大年精神纳入思想政治课程、专业课程和校园文化建设中,结合大数据分析结果,设计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例如,在专业课程中融入黄大年科研创新精神的案例分析,融入黄大年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进一步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归属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第二,线上线下融合发力。利用大数据平台,开发线上学习资源,如黄大年精神专题网站、在线课程等,拓宽学生学习渠道。以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为载体,进一步丰富黄大年精神教育的形式,使其更加生动、形象,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结合线下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黄大年纪念室、主题演讲等,激发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述黄大年故事的过程中,增加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故事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成长。
(三)科技赋能,强化实践育人功效
一是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积极鼓励少数民族大学生参与与黄大年精神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科技扶贫、科普宣传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将爱国情怀转化为实际行动。同时,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智慧学习环境,革新黄大年精神教学实践场域。例如,崂山区的“山海AI”人工智能竞赛系列活动,通过智慧教学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
二是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首先,邀请高校教授、科研专家、行业精英到校举办科普讲座,介绍黄大年精神团队研究成果和热点问题,积极动员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传承黄大年敬业奉献的科研精神。其次,通过学术沙龙、科研成果分享会等,让学生了解黄大年科研成长经历,体会参与科研的艰辛过程和意义,感受科研的魅力。
(四)数据驱动,优化教育评价体系
第一,建立多维度评价体系。一方面,通过构建智慧教育评价体系,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学习黄大年精神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利用大数据技术,从知识掌握、情感认同、行为表现等多个维度评价学生对黄大年精神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等多元参与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的作用。首先,政府在构建多元参与评价体系中起着引导作用,应负责制定教育评价的政策和基本原则,促进评价体系公平性与科学性。其次,充分发挥学校参与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实施作用,确保教育质量提升。再次,要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包括家长、企业、行业协会等,增强评价的透明性和公信力。
第二,建立动态反馈与调整跟踪机制。通过大数据监测系统,实时跟踪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意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项目管理软件、数据分析平台等,建立实时监控系统,根据数据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黄大年精神能够真正深入人心。
(五)协同发力,案例与实践探索
借助其他高校的生动案例探索实践,为黄大年精神融入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强力支撑。比如吉林大学通过参观黄大年纪念室、邀请院士和专家进行入学教育等方式,将黄大年精神融入研究生思政教育,取得了良好效果。这一模式可以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借鉴。再如西安理工大学激光雷达教师团队以黄大年精神为引领,构建了“一个团队、三个课堂、四类平台、五化育人”研究生育人模式,形成了“崇教厚德成大我、恪尽职守为报国”团队精神,为黄大年精神融入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也为黄大年精神教育评价提供了新的方向。
[作者单位:桂林医科大学。本文系2024年度桂林医学院研究项目“大数据赋能黄大年精神融入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研究”(DJYJ-GLMC-2024-005);2023年广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数字化时代高校智慧思政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23MSZ022);桂林医学院2023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微空间转向视域下增强大学生志气、骨气、底气的路径与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3SK002)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