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点点守护夜间平安路
市区37条主次干道隔离护栏立柱贴上反光贴
桂林日报
2025年03月21日
□本报记者陈静 通讯员吴建林
日前,记者从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了解到,针对夜间车辆辨识度低以及群众安全意识薄弱等情况,市交警部门推出了“荧光守护”交通安全创新实践。截至目前,城区37条主次干道已全部实现道路中心隔离护栏立柱反光贴覆盖。同时,累计为市民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张贴128万张高亮度荧光反光贴。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和电动三轮车已成为市民群众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而由此引发的道路安全隐患也日益凸显,尤其是夜间出行时,由于车辆灯光亮度不足和安全防护措施不完善,各类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从事故量来看,夜间事故较白天更多。夜间视线不够清晰,‘看不见、难发现’是造成夜间事故的主要原因。”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事故处理大队大队长张碧剑表示,自2024年5月开展“荧光守护”行动以来,我市涉及电动自行车、三轮车的夜间交通事故同比下降了11.4%,国省道事故死亡人数减少了8.89%,群众夜间出行更加安全。
如今行驶在道路上,不少电动自行车和电动三轮车侧面和背面的“被看见 才安全”荧光标识格外显眼。据了解,这些高亮反光标识采用醒目的荧光黄色,具有远距离反光和穿透雾霾的特性。车辆粘贴反光标识后,在夜间光线不足的情况下,能让过往机动车驾驶人更容易发现,有效避免撞车、追尾等交通事故发生,为市民出行增添了一份安全保障。
“这个反光贴真是便民利民的好举措,对我们夜间安全驾驶电动车非常有帮助。”“上次参加活动得了这个反光贴,我夜间骑车时感觉安全多了。”自活动开展以来,桂林交警部门通过“七进”活动,结合日常巡逻、纠违等,累计为市民张贴了128万张高亮度荧光反光贴。
如果说在电动自行车、三轮车上粘贴荧光反光贴是“主动发光”,那么在道路上设置反光设施的“被动发光”方式则进一步提升了群众夜间行车的安全性。
目前,桂林交警部门已在全市范围内完成了复杂道路中央隔离设施的反光贴设置,形成了连续的视认性防护带,增强了车辆及道路设施的夜间可视性。同时,还采用“三色分区警示系统”,在弯道处设置蓝绿渐变反光带提示减速,桥梁路段安装红色警示灯带,临崖临水区域安装荧光防护栏。这些措施有效地将夜间行车视认距离平均延长了40米,驾驶员反应时间缩短了1.2秒。截至目前,桂林交警部门已在全市范围内的道路中心隔离护栏立柱上双向粘贴反光膜标签5万张,在车流量较大的路段设置太阳能主动发光道钉258个,市区主要路口路段上安装太阳能警示灯136组。
据悉,今年以来,全市夜间交通事故发生率和死亡人数在2024年同比分别下降1.83%、31.58%的基础上,再分别下降5.6%、19.23%;全市道路交通亡人事故和死亡人数在2024年同比分别下降24.64%、27.78%的基础上,再分别下降19.23%、17.31%。连续下降的数据背后,离不开“荧光守护”行动的持续开展。
“下一步,桂林交警将继续从车辆、道路、设施等方面持续推进‘荧光守护’行动,积极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劝导,增强群众交通安全自护能力,最大限度防范道路交通事故,构建智慧化交通安全体系。”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