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要闻

03版:综合新闻

0405版:特别报道

06版:社会生活

07版:健康生活

08版:时事

返回 2025年03月17日

新媒体赋能乡村心育绽新颜

——桂林乡镇初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惠及万余师生

桂林日报      2025年03月17日     
□尹卉(平乐县实验中学)
  在桂林市平乐县实验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堂上,学生们正通过主题活动学习情绪管理;家长微信群中,一节关于“如何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的微课吸引大家参与;快手平台上,由学生创作的“拒绝焦虑,永远向阳”短视频播放量突破25万次……这些生动场景,正是桂林市乡镇初中“O2O心育模式”创新实践的缩影。
  破解困境:从“空心化”到“生态化”
  乡镇初中心理健康教育长期面临师资短缺、课程碎片化、家校协同薄弱等难题。2016年起,平乐县“心理加油站525”心育团队联合多所乡镇学校,以“三心共育·智链融通”为核心,探索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O2O心育模式。该模式通过“课堂慧心、实践修心、社群润心”三大模块,构建起认知干预、行为训练、环境支持的全链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乡镇学生打造心灵成长的“数字沃土”。
  “过去心理健康课依赖班会,老师缺乏专业培训,学生问题难以及时疏导。现在有了系统课程、实践活动和新媒体平台,孩子们更愿意敞开心扉了。”平乐县实验中学心理教师尹卉感慨道。
  学生成长: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赋能”
  “12M乐活动”是O2O心育模式的重要实践载体。学生们通过“修身—齐家—治国”进阶式主题活动,在志愿服务、社区联动中提升社会情感能力。八年级学生小覃加入心理志愿者团队后,他不仅带领班级策划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还积极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公益活动。八年级学生小王曾是性格内向的学生,她说:“曾经的我总是怯于表达,如今不仅能从容地与同学沟通,更通过制作心理健康短视频,将温暖和力量传递给更多人。”这些同学的转变,正是乡镇学生心理素养提升的生动写照。
  教师蝶变:从“单兵作战”到“协同创新”
  这一模式不仅惠及学生,更点燃了教师的专业成长热情。平乐县“心理加油站525”心育团队通过高校合作、课题研究、资源开发,推动教师从“兼职心育”向“专业育人”转型。美术教师陈丽娟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课堂,其设计的《灯饰设计》融合课在平乐县中小学美术教师职业技能活动展示中荣获中学组一等奖。“以前觉得心理教育是心理老师的事,现在各学科教师都能参与,课堂更有温度了。”陈丽娟说。
  学校升级:从“资源洼地”到“创新高地”
  面对乡镇学校信息化基础薄弱的现实,O2O心育模式以“极简技术+深度运营”破局。平乐县“心理加油站525”心育团队搭建“微信公众号+快手+抖音”新媒体矩阵统一账号“心理加油站525”,微信公众号引入AI智能提供24小时在线心灵陪伴,学生创作的心理短视频在快手平台播放量超百万次,形成“同龄人影响同龄人”的朋辈支持效应。
  展望未来:从“模式创新”到“生态共建”
  “乡镇心理健康教育需突破单一课程局限,以‘大思政’理念为引领,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生态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平乐县“心理加油站525”心育团队负责人莫蓉林老师表示,下一步将深化AI技术应用,在广西心理健康促进服务团队专家余欣欣教授指导下,针对学生心理实际开发更多本土化数字资源,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从校园走向社会。
  平乐县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韦桂旋老师评价:“这一模式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可复制的‘乡镇方案’,其资源集约、技术适配、生态融合的经验,对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目前,这一模式已推广至桂林市县及柳州、梧州、崇左等市的乡镇学校共11所,惠及师生万余人次。
  如今,随着“O2O心育模式”的深入推广,桂林乡镇初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正从“盆景”变“风景”,为乡镇学子铺就一条充满阳光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