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要闻

03版:综合新闻

0405版:特别报道

06版:社会生活

07版:健康生活

08版:时事

返回 2025年03月17日

17岁男孩坚持十年到养老院当志愿者

桂林日报      2025年03月17日     

  覃川和刘爷爷拉着手聊天。
  □本报记者周文琼 文/摄
  十年前他7岁,那时他跟着妈妈经常到养老院看望爷爷奶奶。现在他17岁,一米七几的个头比住在这儿的许多爷爷都要高,不像小时候他总是跑来跑去,现在他更多的是安静地坐在老人身边听他们说话……覃川,17岁的桂林高中生,坚持十年到养老院当志愿者陪伴老人,用年轻人的活力为老人们带来温暖、欢乐、感动。
  3月8日是周六,已经上高三的覃川在中午的时候来到桂林夕阳红养老院,他只有几个小时,下午还得赶回学校。
  “唉哟,孩子你来了啊,快进来,快进来。”午睡起来的管爷爷开门看到覃川,笑得合不拢嘴,他一手拉着覃川的手,一手拍着他的肩膀。覃川笑着和爷爷打招呼,他还来不及说些什么,爷爷话匣子已经打开了。“又长高了,越长越好看了,学习压力大不大……”不一会儿,管爷爷的老伴也从卧室换好了衣裳出来。管爷爷说:“你看娃来了她高兴,还换了新衣服。等下子我也要去换一件。”把大家都逗乐了。
  在接下来的半个多小时里,96岁的管爷爷和老伴拉着覃川的手,把近来身体状况、养老院里的新鲜事都“汇报”了一轮。覃川认真地听着,笑着回应着老人,房间里充满了笑声。管爷爷和老伴住进养老院已有6年多了,他们的孩子在外地工作。“过去他们和我们住在一个小区,是看着我长大的,后来爷爷奶奶住到养老院来了,我们有一次在养老院看到他们了,之后每次来就会来看看他们。”覃川笑着说。
  覃川当天还约了75岁的刘爷爷见面。刘爷爷是东北人,孩子在国外,他在养老院住了也有6年多,覃川的到来他也很高兴,话匣子打开后收不住。“你来了太好了,我们可以唠唠嗑。”刘爷爷年轻时是一家报社的记者,他鼓励覃川高三阶段坚持努力学习,考上自己喜欢的大学……
  见覃川和记者一同前来,刘爷爷感慨:“桂林太好了,桂林人太好了。”他说,自己之所以选择在桂林养老,就是因为这里不仅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更难得的是这里的人也很善良、实诚。他住在养老院身边没有亲人,但是不少像覃川这样的志愿者来看望他,和他聊天,他心里很感动,很欣慰。“无亲无故的人,却能这样充满善意地来关心我们,如果社会上人人都这样对外人真诚,我们的社会进步得更快,也会更和谐美好。”
  覃川从楼栋里走出来,管爷爷和刘爷爷也跟着出来了。“爷爷回去吧,别送了。”覃川告诉他们有空会再来,两位爷爷都笑着说“好好好”。覃川回头对他们挥手,只见他们脸上笑意融融。
  这些年来,覃川和妈妈过年过节前总要到养老院看望老人,平时则是每月来一次。他说来养老院已经是一种习惯。平日他在学校顾着学习,但是回家后就自然而然想到要来看望老人们。过年过节的时候,家里有适合老人家吃的零食他也会专门留着,带给爷爷奶奶。这次他特意带了一些麦片给刘爷爷,“因为刘爷爷曾经在国外生活过,他常常对我们说饮食最重要的是营养,相对来说口感他并不那么在意,他喜欢有营养又清淡的食物……”
  覃川认为,对老人的陪伴就是好好听他们说话。“爷爷奶奶们说话经常停不下来,根本不需要我去想应该和他们说什么,听他们说、分享他们的故事就能持续一下午。他们很开心,我心情也很好。”有的时候,爷爷奶奶也会说着说着激动起来流眼泪,他便和妈妈一起安慰他们。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没能来养老院。疫情结束后,我们来看爷爷奶奶,有几位老人都在那期间离世了,那时候我心里有些难过。”他说。
  马上就要参加高考的覃川说很喜欢历史,希望能考上一所好大学,到时把好消息带来养老院,他都能想象得出爷爷奶奶们将会有多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