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 积极打造人工智能先导区
桂林日报
2025年03月17日
□本报记者 唐健扬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正在助推千行百业智能化、高端化转型,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工智能+”再次成为热议话题,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引发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与热议。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刚多次强调,人工智能时代,广西不能缺席、不能落后。
当前,桂林正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积极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拓展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智慧文旅、政务服务、辅助医疗等领域的落地应用,积极构建完备的人工智能上下游产业链,加快形成活跃创新、包容多元、健康完善的产业生态。
“人工智能+制造”:让工厂生产更智能高效
在桂林,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正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走进桂林君泰福电气有限公司的数字化工厂,智能全自动叠码横剪线正高效运转,铁芯制作的多道工序被集成于一套设备,物料通过智能仓储系统自动配送,偌大的车间里仅需零星工人监控——这是桂林首个“零碳工厂”和“5G工厂”的日常图景。
作为智能制造领域的标杆企业,公司通过AI驱动的生产流程优化系统和智能仓储系统,企业高端干式变压器数字化工厂的产能提升136%,人均产出额递增约162%,人均产量递增约131%,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借助国产大模型DeepSeek的开源优势,企业模型训练成本大幅降低,技术迭代速度显著提升。在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有限公司,“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相关技术应用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公司的尿液分析仪通过多模型混合细胞识别技术,将识别率从80%提升至96%,能更准确地分析医疗检测报告,达到国内首创、世界先进的水平。”桂林优利特医疗电子有限公司代表罗吉明表示,下一步将努力在技术上实现新的突破,把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拓展到智能客户、医疗器械质量合规检查、水平拓展IT客服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宋树祥提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要筹划建立算力中心,以算力赋能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同时,通过产学研通力合作,建立“人工智能+”大学生科技产业园,拓展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发展路径,实现更多人才向人工智能领域倾斜。
“人工智能+文旅”:让旅行体验更丰富多彩
近日,象鼻山、两江四湖、日月双塔等桂林的标志性景点,在社交媒体上通过AI技术以各种立体生动的新形象呈现在大众面前,引发了网友的广泛关注。
阳朔遇龙河景区紧跟“AI+文旅”趋势,成功自主搭建部署了DeepSeek智能导航系统“AI游遇龙河”,为游客提供更加精准、高效、丰富的信息服务。游客可以通过小程序向AI提问,如关于竹筏乘坐、路线规划等问题,AI经过数秒钟的思考便能给出精准、详细的答案。(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