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干为笔,绘就桂林发展“春景图”
桂林日报
2025年03月17日
□本报记者 徐莹波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明媚的春光永远属于耕耘者、创业者、实干者。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牢固树立“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的鲜明导向,聚焦唱响高质量发展主旋律,以“开年即开干、实干建新功”的昂扬斗志,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力以赴拼经济,凝心聚力抓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对内对外开放新高地,确保实现一季度“开门红”,奋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全力推动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奋进突破。
工业引擎强劲轰鸣
近期,记者先后走访桂林高新区、桂林经开区、高铁(桂林)广西园等工业园区及部分工业企业,所到之处,皆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发展情景:园区内朝气蓬勃,项目建设风风火火,企业产销两旺,发展动力十足。
走进位于桂林经开区的比亚迪公司弗迪科技桂林线束工厂,只见厂房窗明几净,各类生产线有序运转,工人们正全神贯注地生产汽车线束类产品。工厂一位工作人员说:“汽车线束堪称汽车电路的网络核心,就如同汽车的‘神经’与‘血管’。我们工厂主要生产汽车线束,产品为整车配套,覆盖纯电、混动、燃油等各类车型。1至2月,工厂产值达4.31亿元,同比增长236.12%;其中2月单月产值达2.1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53.88%。”
在桂林领益制造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人们同样在紧张忙碌地生产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新能源汽车配件和结构件等产品。该公司相关人士透露:“1至2月,公司实现产值1.74亿元,同比增长24.99%;下属企业赛尔康实现产值1.99亿元,同比增长3316.05%。公司全体员工鼓足干劲赶订单、抓生产,全力冲刺一季度‘开门红’。”
桂林经开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园区已有149家规上工业企业。春节假期刚过,多数企业便接到大量订单。为应对企业用工高峰,经开区建立“日调度、周研判”机制,联合市人社局、永福县、临桂区等组建10支招工小分队,开展20场次“春风送岗”专项行动,覆盖30个乡镇,发放宣传资料超10万份,有效缓解了企业用工难题。后续,经开区还将创新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深化政校企合作,推动市内职校与园区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建立“工学交替”实习机制,并积极对接周边省份职业院校,拓宽跨区域人才输送渠道。
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桂林深入实施市领导联系服务重点工业企业机制,制定扩大生产、扭亏为盈、新建上规达产、拟投产上规四张“重点企业清单”,加强“旬监测”“旬调度”,确保各项稳增长政策落地见效。在金融支持方面,工信部门携手金融机构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推送21家工业企业融资需求信息及338个工业项目信息,全力保障融资服务;截至1月末,全市制造业贷款达373.89亿元。在用工保障方面,工信、教育、人社等多部门联合开展用工对接活动,1至2月累计为重点工业企业输送产业工人1.2万人,有力保障了企业用工需求。在市场推广方面,工信部门持续举办桂林工业服务保障全市重大工程对接系列活动,组织重点项目业主与本地优质工业企业对接,助力企业拓展本地市场。
项目建设多点开花
1月19日,桂林市市属三大园区重大项目现场推进会在桂林经开区举行,开竣工项目共29个,总投资155.5亿元。其中产业项目22个,总投资45.7亿元,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生态食品等重点产业;基础设施项目7个,总投资109.8亿元。
(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