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小伙周子尊:我与桂林的“山水奇缘”
桂林日报
2024年07月11日

周子尊在大学宿舍里。
□本报记者张苑 文/摄
一张黄色的脸,一口流利的汉语,待人接物落落大方。20岁的周子尊走在中国的大学校园里俨然就是一个中国大学生的模样。但他却是在马来西亚出生长大,来到中国留学只有一年时间。
跨越千里到桂林求学、生活,他实地感受到桂林这座山水之城的美丽宜居,以及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虽然是第一次来到桂林,但对于周子尊来说,他的“桂林情缘”似乎很早便已开始。
家乡就叫“小桂林”
周子尊的家乡在马来西亚的怡保市。他与中国的关联还要从他一口流利的汉语说起。他告诉记者:“我的外公、外婆都是中国福建人。从我记事起,家里除了外公、外婆,还有我的爸爸妈妈,甚至是周围邻居就是说中国话。后来长大了才发现,外公外婆其实也会说马来语,只是在我们面前假装自己只会说中国话。”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或许是对故土强烈的眷恋让远赴马来西亚的外公外婆乡音不改。周子尊说,在他的家乡有很多华裔,他们大多习惯说汉语。得益于此,周子尊的汉语逐渐达到母语水平,这也促使他把升学的目标转向中国。
“我不仅与中国有渊源,与桂林也非常有缘!”周子尊介绍说,他的家乡怡保也是一座有悠久历史的山水之城。那里有青山、有绿水,还有漂亮的岩洞,因为跟桂林的景色有相似之处,所以怡保也被人称作“小桂林”。因此,周子尊从小就对桂林这个地方自带熟悉感,选择桂林作为留学目的地,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兄弟两人一同探桂林
周子尊现就读于桂林理工大学国际贸易专业。2023年入学,到如今整整一年时间。
说起桂林理工大学,周子尊来之前也并不陌生。因为比他大三岁的哥哥就在这所高校度过了4年的大学时光。今年哥哥本科毕业,并且已顺利考上该校的研究生。也许是受到哥哥的影响,周子尊也选择来到桂林,并与哥哥就读同一所学校。“桂林真是一个好地方。这里的山水和城市很漂亮,还有很多美食。”他直言不讳地说,“桂林的物价不高,十分适合生活。”
在桂林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周子尊用假期时间游遍了桂林。桂林的山水风光让他感到舒服和亲切,他常常会触景生情想到自己的家乡。但他说,桂林也有家乡没有的东西,比如麻辣火锅、桂林米粉、油茶等特色美食,还有四季分明的舒适气候。“马来西亚没有四季之分。我在桂林第一次体验了冬季的感觉。不算太冷,刚刚好,我喜欢。”他说,在桂林至少还有三年的幸福时光,我和哥哥一定会好好享受,继续探寻和发现桂林的独特之处。
乐意传递中马“友谊接力棒”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第一次来到中国。刚到这里,我的心情既兴奋,又有些迷茫。”周子尊表示,一年来,他亲身体验了这个祖辈生活过的国家,如今已抛去迷茫,决心接过“友谊接力棒”,做中马两国交流的使者。
通过新闻,周子尊了解到,2024年是中国和马来西亚两国建交50周年。今年5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易卜拉欣互致贺电。来自中国天津的马来西亚籍留学生还联名致信习近平主席,在信中,马来西亚留学生立志要为传承中马友谊,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建中马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这则新闻让周子尊感触颇深。虽然他并不太了解“一带一路”的具体内容。但他用自己视角发现了近些年中马两国之间的民间交流正在发生明显变化:“到中国留学成为马来西亚学生的一种‘潮流’;来马来西亚做生意的中国人明显多了……”在他眼中,“一带一路”给了他出国看世界的机会。他说,来到中国才发现,自己比想象中更喜欢这里,并乐意成为中马两国文化交流的促进者。
“我相信两国之间的交流与互帮互助,都是大家可以看到的。”展望未来,周子尊希望两国之间能有更多的交流机会,通过各种形式来促进文化交流、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