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综合新闻

03版:县区新闻

04版:社会生活

05版:时评

06版:时事

07版:时事

08版:桂林故事

返回 2024年07月11日

莫忠堂:我从贫困户成了远近闻名的“羊倌”

桂林日报      2024年07月11日     

  莫忠堂把羊群赶上山放牧。
□讲述人 莫忠堂
□整理/图片 记者刘健 通讯员马可宣

  我叫莫忠堂,今年44岁,家住临桂区黄沙瑶族乡,是土生土长的村里娃。过去,我家庭条件不好,小时候可以说只有一碗饱饭,从来没有见过零花钱,所以我也只读到了初中,就没有再上学了。后来,我就跟着村里人外出务工,先后在广东、云南打了七年工。因为家庭收入少,我们家此前也被评为贫困户。平淡的日子里,一件新衣服、一顿相对丰盛的饭菜,就是我们最奢侈的享受。
  后来,我在云南打工的时候看到他们那边漫山遍野都是羊。仔细观察后,我发现那边的条件和黄沙相差无几。我没有太多学问,所以说不出准确的相似之处是什么,我只是知道他们那边有山沟、草地和树林,而我们村里也有。而且从小在农村长大,我对两个地方感觉都非常熟悉。基于这一点,我开始动起了养羊的心思。
  我是属于没有基础的那种创业者,一开始创业对我来说,更像是一股冲劲。因为没有钱投资,所以我采取了最笨的方式,从外面买回了两只小耳黑山羊,开始慢慢饲养它们下崽。最开始那两年,我没有什么固定的收入,一边放羊,一边在附近打零工。
  慢慢地,我的羊儿也多了起来,但我的生活却没有太大的改变。黄沙的竹子很多,但人工贵,所以有些人就任由竹林荒废,我就从他们手上包了一片竹林。把羊赶上山吃草之后,我一个人慢慢砍竹子、搬竹子,卖来的钱供自家生活。砍竹子是一个体力活,再加上一个人身处一大片竹林,其实也很寂寞,但就是这样的经历,让我培养起了自己的韧性。我感觉生活就是在一点点忍耐中发生了变化。
  养羊本身是很辛苦的,特别是怀孕的母羊在山上产下小羊以后,我要把每一只小羊都找回来。要是遇到下雨天,母羊和小羊都没回来,哪怕是晚上,我也要打着电筒去山上找,生怕它们活不下来。有时候,一找就是好几天。
  前两年,我的羊都长大了。由于高山环境好,再加上我采取完全原始的方式放养,我的羊很受市场欢迎,价格也比其他地方的圈养山羊贵。去年,我的羊群扩大到了100多只,仅靠卖羊就收入了10多万元。
  现在我已经实现了“订制山羊”——外面的饭馆、农家乐和我合作久了,也成了我的固定客户,我可以根据他们的要求,提供二十多斤或者五六十斤的羊,当然价格也更有优势。
  我是从贫困户成长起来的,所以我总有一个“回馈”的愿望。养羊那么多年了,基本上已经掌握了养殖的技术,所以有人找到我,我也会倾囊相授,不仅手把手传授我的经验,还可以为他们提供种羊。目前,黄沙瑶族乡已经有两户人跟着我一起养羊,他们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我也把我的销售渠道和他们进行了“共享”。
  前几年我结了婚,有了小孩子。现在我已经在黄沙街上买了房子,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最让我高兴的是,我在黄沙养羊的名气上来了,也成了熟人之间的一个小小“名人”。我相信,我的“羊倌”生活会越来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