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走进老旧小区看变化

03版:走进老旧小区看变化

04版:读桂·关注

05版:资讯

06版:读桂·视觉

07版:读桂·视觉

08版:读桂·热点

09版:读桂·社会

10版:深度国际

11版:深度国际

12版:燃情体育

13版:文娱关注

14版:读桂·闲情

15版:财经·彩票

16版:早上好

返回 2023年06月16日

追忆著名画家黄永玉:

一世的通透 永远的天真

桂林晚报      2023年06月16日     

  ←黄永玉与许鸿飞。
  6月14日,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子女发布告示,黄永玉因病于2023年6月13日逝世,享年99岁。子女将遵从其遗愿,不举行任何告别、追悼仪式。
  黄永玉离世的消息却被推上微博热搜,艺术界、出版界以及网络上的网友们纷纷发文悼念。为何大家如此怀念黄永玉?在记者的采访中,大家不约而同地提到几个关键词:有趣、通透、真性情、永远的天真。

  艺术作品特立独行、追求新意
  黄永玉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他1924年出生于湖南,曾做过瓷场工人、小学教员、报社美术编辑,写过剧本,后在美术学院任教,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副主席。他在战乱年代自学成才,以木刻起家,拓展至漫画、油画、国画、雕塑、工艺设计等,在中国当代美术界具有重要地位。虽平生多舛,处世态度却洒脱旷达。
  黄永玉曾任中央美院版画系主任,版画《阿诗玛》是黄永玉的成名作。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广东省文联原主席许钦松回忆称,当年他尝试往国画的方向转型时,黄老给他带来不少鼓励。“黄老说,画版画也可以画国画嘛,版画和国画不要分得那么清楚!”许钦松表示,黄永玉在广东朋友很多,每次举办展览都爱从其他艺术家身上收获更多建议;黄永玉的作品面貌特立独行,但“融汇中西的特点与岭南画派精神是相通的”。
  “今天下午北京的朋友短信通知我,说黄老去世了,感觉非常突然。十几天前看央视采访他的画面,他还非常精神,而且还说他正在准备100岁的作品展览,我们也非常期待。”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美协副主席许鸿飞告诉记者,早在2021年全国文代会召开的时候,就听闻黄老在准备这个展览,还画了一批“新货”。
  许鸿飞回忆,他与黄老相识于1999年。“在我旧的石磨坊工厂里,黄老无意中看到我的一件‘肥女’系列作品《秋》,他让我卖给他,我说我不卖。当时,我还不知道他很厉害。而且我也找不到创作方向,不知道做什么好,只是在做工程,但还不能叫艺术。”
  后来在许鸿飞的创作过程中,黄永玉给了他很大的激励。许鸿飞经典的“肥女”系列也在黄老的不断鼓励下推陈出新:“黄老将快乐、幽默和爱融合在作品里面,他的心态一直保持得很好,也很支持我创作‘肥女’作品。他说这是全世界都能接受的艺术语言,可以将现实生活的幸福感表现出来。”

  对文字始终抱有赤子之心
  2008年,85岁的黄永玉回到两岁孩童的视角,以个人的经历为原型,重新开笔创作在心中酝酿八十多年的自传体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该书以洋洋数百万言,刻画了主人公张序子的传奇。在书中,张序子从少年长成了青年,从边城凤凰走到了大都市上海。
  该小说曾在《收获》杂志连载。“这部作品原先是十几万字,发表在湖南的杂志上,其中的风土人情深深打动了《收获》前主编李小林。所以《收获》就想让黄永玉授权重新发表。结果这一发就不可收,激起了黄老对写作巨大的热情。”据《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介绍,2009年,在李小林的主持下,黄永玉开始在《收获》连载长篇《无愁河的浪荡汉子》。
  程永新将这部作品视为黄永玉的自传性文字和其精彩人生的生动写照。程永新说,“他描摹了中国社会几十年的风貌,包括他的童年记忆,他成长过程中碰到的形形色色的人,还有历史的大事件,可谓一个巨大的文学工程。书中还有各种小插图,栩栩如生,非常形象。”
  “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非常积极的人生态度。”程永新感慨,“黄老的人生非常精彩,他也活得非常潇洒。他历尽磨难,但始终保持着一种乐观的精神,一个顽童的形象,一个有趣的灵魂。”
  程永新回忆,在黄永玉大概90岁那年,他还专门来到上海,在黄浦江边的一个餐厅请整个《收获》编辑部吃饭。“那时的黄老脸上已有一些老年斑,但依然步履矫健,精神矍铄。闻讯黄老去世,我们整个编辑部都非常悲痛,希望他在天堂还是那么潇洒。在我们心目中,黄老是个了不起的大艺术家。他对人世间始终抱着一种乐观的态度,他对艺术、对文字始终抱着一种赤子之心。”
  在程永新看来,文学和艺术都是相通的。黄永玉年轻时就喜欢文学,也喜欢写诗,和沈从文等文学界的朋友关系密切。“我印象里黄永玉和巴金先生的关系非常密切。我第一次去巴老家时,注意到客厅里挂着一幅巨大的画作,非常炫目,那就是黄永玉送给巴金先生的。”程永新说。
  在黄永玉心中,巴金永远是一个巨大的存在。他在《巴先生》中这样写道:“巴先生自己写的书,翻译的书,出的别人的书,我几乎都读过。认识新世界,得益于这些书最多。”
  虽以木刻和绘画赢得了巨大声誉,黄永玉却始终将文学视为自己最倾心的“行当”。黄永玉从事文学创作长达70余年。先后出版《永玉六记》《这些忧郁的碎屑》《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比我老的老头》等作品,享誉文坛。他的文笔轻松诙谐,浑然天成,自成一派。
  据《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