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走进老旧小区看变化

03版:走进老旧小区看变化

04版:读桂·关注

05版:资讯

06版:读桂·视觉

07版:读桂·视觉

08版:读桂·热点

09版:读桂·社会

10版:深度国际

11版:深度国际

12版:燃情体育

13版:文娱关注

14版:读桂·闲情

15版:财经·彩票

16版:早上好

返回 2023年06月16日

会仙湿地里的“小精灵”

桂林晚报      2023年06月16日     
  距桂林市中心32公里的会仙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586.75公顷,包括睦洞湖和分水塘等湖泊和库塘、龙头山和狮子山等山体、分水塘至相思江之间的古桂柳运河等。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会仙湿地公园内动植物资源丰富,公园内有脊椎动物近300种。其中鸟类170多种。分布有虎纹蛙,黑翅鸢、褐翅鸦鹃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0多种。
  从去年开始,记者几次与临桂区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蒙军一道来到会仙湿地,拍摄并记录这里的各种鸟类生物。为了不干扰鸟儿正常生活,在拍摄的时候,李蒙军会教记者布置好伪装网,使用长镜头记录下鸟儿们最为自然的姿态。拍鸟虽然辛苦,但能通过相机记录下它们最自然的一面,也充满着莫大的乐趣。
  拍鸟等待很重要,有时鸟儿们十多分钟就飞过来了,有时要等个把小时,甚至有时要等一天。为了不打扰到鸟儿,每次拍摄只能在远处通过长镜头拍摄,而且还不一定一次就能拍摄到它的最佳姿态。记者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拍摄翠鸟,为了拍摄到它们吃鱼的画面,记者和李蒙军足足等候了大半天。
  期待会仙湿地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吸引更多的“小精灵”来这里生活。
  记者滕嘉 文/摄  
  下转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