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家全国性银行完成存款降息操作
一年期存款利率进入“1”时代
桂林晚报
2024年07月31日
自7月25日六大国有银行集体宣布降低存款利率之后,至7月29日,又有12家股份制银行紧随其后,纷纷宣布对存款利率进行调整。截至目前,共有18家银行完成了降息操作,一年期存款利率进入“1”时代。
2022年至今,存款挂牌利率已经历多轮集体调降,均是由国有银行“领衔”、股份制银行迅速跟进、地方银行陆续追随。展望后续,分析人士认为,城商行、农商行大概率会跟随调整,但存在一定的时滞,考虑其揽储优势不及全国性银行,预计降幅可能会低于大行。
股份行中有3家银行
定存挂牌利率超2%
7月29日,兴业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广发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恒丰银行10家股份制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其中,股份制银行的活期存款挂牌利率普遍从0.20%下降到0.15%,整存整取定期存款挂牌利率下调幅度在10-20个基点。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两家股份行在7月26日已率先下调。
除了招商银行外,其他股份制银行调整后的人民币定期存款利率普遍略高于六大国有银行。
记者注意到,利率下调后,股份行里有恒丰、渤海和浙商3家银行还有超过2%的定存挂牌利率。恒丰银行、渤海银行三年、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均由2.3%下调20个基点至2.1%。浙商银行三年、五年期由2.25%、2.3%调整为2.05%、2.1%,均下调20个基点。其余8家银行调整前后的定存挂牌利率和调整幅度基本相同。
储户在银行存款时享受的存款利率并不一定是挂牌利率,银行实际执行利率会依据存款金额和客户类型有所不同,通常起存金额越高利率就越高,新客户、潜力客户也更优惠。记者7月29日从多家股份行了解到,各家银行的人民币存款实际执行利率也随之下调,但下调幅度不一定与同期限挂牌利率一致。调整之后,2.5%以上的定存利率更加少见。
地方银行预计跟随调降
2022年4月,人民银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为加强利率市场化进程并优化银行体系的负债成本管理,存款“降息”通道打开。此后,全国性银行分别于2022年9月、2023年6月、2023年9月、2023年12月以及2024年7月集体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并陆续带动地方银行跟随“降息”。
随着全国性银行陆续调降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分析人士认为,地方银行陆续追随将会是大概率事件。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参考此前调整经验,城商行、农商行大概率会跟随调整,但存在一定的时滞,考虑其揽储优势不及全国性银行,预计降幅可能会低于大行。
“根据当前存款利率市场化决定机制,存款利率与LPR利率挂钩,跟随LPR利率同步下调存款利率是全行业要做的事,地方银行也不例外。”分析人士指出,银行调降存款利率的内在动力是稳定净息差,鉴于全行业均面临息差收窄压力,地方银行也有较强的动力同步调降存款利率。因此,地方银行跟进调降存款利率是大概率事件。
存款“搬家”现象
或将强化
明明认为,存款利率下调可能会推动包括国债利率在内的广谱利率进一步下行,同时存款“搬家”现象或将强化,银行理财等低风险资管产品迎来增量资金,增大债市配置力度。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指出,2024年以来,理财市场持续快速修复,规模增速远超往年同期,一方面源于2023年几次调降存款挂牌利率,使得理财相较于存款的超额收益率提升,“比价效应”推动存款资金向理财市场转移;另一方面源于“手工补息”叫停等监管调整加速存款脱媒,进一步为理财市场提供增量资金支持。基于上述背景,本次调降存款挂牌利率预计将进一步带动存款向理财“搬家”。
随着存款利率持续下行,理财市场收益率也会面临下行压力。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认为,由于存款不再补息,债券收益率处于历史最低位,理财收益率或显著下降,下半年理财可预期的年化收益率降至2%出头,规模增长预计放缓,投资者也要降低对理财的投资回报预期。
综合北京商报、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