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01版:头版

02版:读桂·关注

03版:读桂·关注

04版:读桂·热点

05版:读桂·社会

06版:读桂·社会

07版:国内关注

08版:聚焦中国

09版:聚焦中国

10版:深度国际

11版:深度国际

12版:燃情体育

13版:文娱关注

14版:读桂·闲情

15版:财经·彩票

16版:早上好

返回 2024年04月23日

粮商勾结驻库员盗卖粮食

河北一粮库
两年近万吨玉米不翼而飞

桂林晚报      2024年04月23日     
  如果以每人每天吃1斤粮食的数量计算,1万吨粮食可以满足400万人5天的需求。然而,河北秦皇岛警方接到报案,一家粮库在2020年至2022年间,有近万吨玉米“不翼而飞”。
  警方调查发现,粮商与粮库的驻库员勾结,在粮车入库时做手脚,一车多记、虚假入库;到了后期,“什么时候缺钱就拉出去卖一点”,将粮食擅自出库,套取大量资金。经查,粮商通过变卖粮食获利2500余万元,驻库员从中获得5万元好处费,还有三人每月得到几千到1万元不等的“工资”。
  目前,几名涉案人员均涉嫌合同诈骗罪与盗窃罪,被移交检察院审查起诉。

  粮食亏库 粮企报案
  这是位于秦皇岛市山海关区的一个粮库,共有粮仓十余座。2020年,河北省一家大型粮企租用了这里的四座粮库用于粮食储备。
  而在2022年一次例行检查中,这家粮企却发现存放于粮库内的玉米亏库近1万吨。专案组经初步调查发现,报案粮企与一名郭姓商人进行贸易合作,2020年开始陆续从郭某名下公司买进粮食存放于这家粮库。直到报案,双方已经合作了两年,现如今发现粮食亏库,报案粮企怀疑与郭某有关。
  据秦皇岛市公安局山海关分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民警介绍,警方开始找到郭某对他进行询问,郭某声称之前在2020年至2022年期间,确实和粮企进行过深度合作,然后在向粮企输送玉米粮食的过程中,也是按照合同去履行的。
  粮企一般会派驻库员到粮库所在地,负责监管粮食的入出库以及安全储备工作。于是警方又找到了这家粮企派驻到涉案粮库的驻库员勾某了解情况。
  办案民警称,勾某称粮食确实是有亏库的情况。按照他自己的说法,这些亏库的情况,他的上级领导是知情的,并且有个别领导是对他进行授意之后,他才允许粮商把粮食拉走的。
  不过,根据警方的调查,企业内部并没有人授意勾某这样去做。虽然参与案件侦办的都是有着多年经侦经验的民警,但是办理涉粮领域的案件还是第一次,粮库进出粮食有着怎样的操作流程?
  通过走访,警方了解到,这家粮库共有十余座粮仓,有四座租给了这家粮企自行管理,虽然管理方式略有不同,但粮食入出库的流程基本一致。在粮食过磅处,监控设备会实时记录车牌号,确保入出库的为同一台车,这些情况也都会自动录入系统。
  在走访过程中,有粮库的工作人员向民警反映,商人郭某在粮食入库的环节,有一些反常规的操作。
  办案民警告诉记者:“他们这个车走了一趟之后,然后没有把满载的粮食入库,而是在院内循环反复地过磅,并且在过磅的过程中有一些特殊的手段,包括司机上下车,包括车上多站一个人,甚至是往正在称重的电子磅上搬运大石块。”

  报送数据造假 扮演卖方和买家
  正常的入库环节为什么要在运粮车上动手脚?一系列蹊跷的行为也加大了郭某的嫌疑。于是警方又找到了曾经为郭某打工的几名工作人员了解情况。
  侯某曾经受雇于郭某,负责统计报表、后勤保障。在对侯某进行问询以及对她提供的大量账目进行审查过程中,警方有了重大收获。
  据办案民警介绍,这名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向郭某就是他们口中的郭老板报送两份表格。这两份表格的内容,一份是每天运粮车出入库的真实的数据,还有一份就是每天向大型粮企系统报送的数据。
  表格数据记录了实际入库的粮食数量以及上报粮企系统的粮食数量。正常的情况下,这两个数据应当完全一致,但这份表格上记录的数据却有着很大的出入。
  不仅如此,在这份表格上还记录了出库的数据。为规避相关风险,粮企有着明确的规定,买入粮食与卖出粮食的合作商不能为同一家公司。
  按照这一规定,作为供货商,郭某无权拉走粮食,可这份表格上为什么会出现出库的数据呢?
  郭某一边扮演上游公司向粮企供粮,一边扮演下游公司从粮企处买粮。于是这张表格上就有了实际入库与出库的数据,以及上报系统的数据。在表格的右下方还清楚写明了相差重量为9000余吨,这与受害粮企亏库的数量基本一致。
  而郭某雇佣的另外两名员工赵某和张某,也承认了在入库环节存在一车循环过磅、协助驻库员调整过磅系统等情况。综合全案证据,警方于2023年7月对粮商郭某,驻库员勾某,三名工作人员侯某、赵某、张某以涉嫌合同诈骗罪刑事拘留。

  “守粮人”变“偷粮鼠” 驻库员监守自盗
  一家粮企驻库员的职责,就是守好粮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而在这起案件中,勾某却与粮商内外勾结,从一名“守粮人”变成了“偷粮鼠”。
  办案民警介绍,到案后,驻库员勾某交代了他如何放松管理,帮助粮商郭某蒙骗监控系统,虚假入库的情况。据了解,运粮车上到电子磅之后,系统会自动识别车牌号并记录下来,目的是方便工作避免手动输入,但这对于想造假的人来说反而造成了困难。
  后来,驻库员想了其他办法,让现场的工人帮助他站在车顶上,调整摄像头的角度,使摄像头看不到车牌号的位置。正是因为电子识别设备无法真实地录入真实车牌号,所以说需要他手动添加号码。手动添加的过程中,也给了这些犯罪分子一些可乘之机。之前有粮库工人反映看到有人在粮车上放石头或者司机上下车等行为,又是什么目的呢?
  办案民警表示,满载的运粮车过一遍磅之后,满载的粮食车并没有及时入库,反而在粮库的大院里边反复地循环转,目的就是短期之内再上一遍电子磅,然后车牌号再次手动输入。这个时候这辆运粮车的重量不可能和上一辆运粮车的重量是一模一样的,所以说他们为了规避这方面的假象,用于改变每次过磅的称重数值。
  驻库员勾某以这样的手段与粮商郭某内外勾结,造成多辆运粮车入库的假象,并制作粮食入库单、粮权确认单,向受损粮企监管系统虚报入库粮食的方法,套取了大量购粮资金。而在出库环节,郭某的手段更是简单粗暴。在此期间,为了欺骗粮企对粮库情况的远程视频检查,郭某还指使员工用虚拉横尺、斜插竖尺的方式,虚构库存余量。为了迎接视频检查,他们用斜打尺的方法,正常来讲,直线距离和斜线距离肯定是有差距的,斜线要比直线要长很多,他们用这种方法又虚构了粮食的高度,所以说综合来看,粮食的长宽高,他们都有作假行为。
  综合央视新闻、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