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要闻

03版:综合新闻

04版:社会生活

05版:清廉桂林

06版:健康桂林

07版:理论

08版:时事

返回 2025年04月18日

资源县瓜里乡:用好党建引擎 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桂林日报      2025年04月18日     
  □汪明

  近年来,为进一步发挥党建推进乡村振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作用,资源县瓜里乡积极发挥党员干部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工作中的先锋引领作用,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稻渔综合种养变“稻田”为“聚宝盆”的致富之路,以此为核心的《稻渔综合种养,变“稻田”为“聚宝盆”》更是被评为教育部第七届省属高效精准帮扶典型项目。
  一、党建引领开拓振兴“新篇章”。为了更好地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瓜里乡组建了以村两委为主体,以乡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等为成员的“党群圆桌会”议事委员会,定期召开“党群圆桌会”,通过“听、议、评、定”专题研究讨论产业发展,并创新实施党小组建在产业发展上、党员聚在产业上、农民富在产业上的“三在产业”模式,通过“支部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开山拓路新方式,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订单”的产销模式,动员、指导、帮助脱贫群众与村民参与产业发展,初步实现了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产业促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良好局面。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为了引导农户发展产业,瓜里乡按照“精准施策,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的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思路,邀请市县农业产业专家到瓜里实地开展产业发展论证,在结合各村的地理环境和区位优势的基础上,论证了“57+2”个种养品种的可能性,最终确定坚持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旅游振兴工程,并制定了独具瓜里特色的“一心二带三区”发展思路。同时,为进一步优化种养产业发展模式,该乡将党支部建在种养产业链上,充分发挥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打造“瓜里良品”产业发展党建品牌,形成“党支部+合作社+产业”的产业发展模式,创新探索“党建引领联村带户、三产融合协同发展、群众集体共同富裕”的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敲响乡村振兴的致富门。
  二、特色种养筑牢振兴“压舱石”。为了将种养产业做大做强,瓜里乡与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农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先后选育了7个稻种、2个螺种、2个鱼种开展“优质稻+螺示范”“优质稻+禾花鱼示范”等综合种养试验,不断探索稻田综合种养高产、稳产的种养管理技术,有效促进生态环保走向良性循环。先后在白竹、瓜里、大田建成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3个,形成高标准综合立体种养模式,创新发展形成“一季稻+鱼+再生稻+鱼+螺”模式,建成“水底有螺、水里有鱼(鱼、虾、泥鳅)、田中有稻、棚上有瓜”的立体农业模式,形成兴农、富农的种养模式品牌,以稻渔综合种养为核心的《稻渔综合种养,变“稻田”为“聚宝盆”》成功被评为教育部第七届省属高效精准帮扶典型项目。
  为了消除农户在种养技术方面的顾虑,瓜里乡还邀请了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农业专家下乡授课,全面系统讲解种养技术规范、种养经典模式及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等课程,并创办“农民田间学校”,推动师民联开“田间育人”课,以田间地头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刘宗春、刘洪均、肖慧松、刘和平、刘海睦等一批扎根基层的种养产业“土专家”“田秀才”“新农人”以及能下得了地的“田间农博”。如今,该乡大力发展的富硒稻渔、中华肾果、晚秋黄梨、蛋鸭、魔芋、野生猕猴桃、一品鸡、泉水鱼、瓜蒌等特色产业成效显著,并逐步探索出一条“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绿色发展”的生态农业发展之路。
  三、农旅融合注入振兴“新动能”。瓜里,形似一金葫芦瓜,故名瓜里,辖区旅游资源丰富,有方圆40平方千米的原始森林保护区银竹老山,有休闲康养胜地金江石屋水,有鬼斧神工的龙头石,有五星级乡村旅游区金紫山丰绿生态园。为了让点位特色变成区位优势,瓜里乡借力八角寨世界丹霞之魂的美誉,发挥十里平坦春赏山花夏避暑,秋观云海冬踏雪的自然资源优势,以点带面,按照引流八角寨游客经白竹富硒、金江石屋水农文旅康养至十里平坦的旅游线路,全力推进白竹、瓜里、大田富硒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金江石屋水农文旅康养度假区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集丹霞风光观赏、富硒稻渔体验、石屋水农文旅康养、十里平坦高山风光、特色农产品品鉴于一体的旅游观光通道,以此打破瓜里产业发展偏于一隅的瓶颈,从而推进区域内种养、经济、文旅等产业的融合发展。
  为此,瓜里乡以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丰富多彩的农业文化为依托,重磅推出瓜里稻香·生态体验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并在沿线种植1300余亩连片油菜花和红花草,吸引外地游客前来打卡消费。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订单+农家乐”的发展模式,以实际效益引导和带动有条件的农户自主发展农家乐,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养殖土鸡土鸭、种植有机蔬菜,开启“尾箱经济”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同时,开发秋冬蔬菜种植,实施“富硒稻螺鱼综合种养+秋冬菜”模式,助推乡村农文旅产业高质高效发展,在实现钱粮双增收的同时,助力农民持续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