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要闻

03版:综合新闻

04版:社会生活

05版:清廉桂林

06版:健康桂林

07版:理论

08版:时事

返回 2025年04月18日

桂林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桂林市全市与市本级
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2025年4月11日桂林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主席团第四次会议通过)

桂林日报      2025年04月18日     
  大会主席团:
  桂林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查了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关于桂林市全市与市本级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和2025年预算草案。会前,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对预算报告和预算草案作了初步审查,提出了初步审查意见。市人民政府根据初审意见对预算报告和预算草案作了修改。本次大会期间,财政经济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的审查意见又作了进一步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总体是好的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2024年,在市委的领导下,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和对桂林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决策部署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关决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化债力度,实现市本级债务退出高风险地区行列,降低了风险,加强重点领域保障,兜牢基层“三保”底线,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较大,排全区第三,获自治区奖励,全市和市本级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有力支持了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同时也要看到,我市预算执行和财政管理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滑,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不及预期;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兜牢“三保”压力较大;预算刚性还需强化,绩效管理有待加强等问题。这些问题要予以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2025年预算草案总体可行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市人民政府提出的2025年全市与市本级预算草案,符合中央和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及市委决策部署要求,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综合考虑财政收支的有利条件、制约因素和政策要求等,体现了积极的财政政策,预算安排和保障措施总体可行。

  三、建议批准预算报告和预算草案
  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桂林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批准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关于桂林市全市与市本级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2025年市本级预算草案。

  四、做好2025年财政预算工作的建议
  2025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奋进突破年,做好2025年财政预算工作意义重大。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市委提出的目标要求,严格执行市人大批准的预算,不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保稳定促发展。为此,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
  (一)齐抓共管,千方百计加强财源建设。以高质量财政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全年收支目标,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共担增收之责,共聚财政之力。强化资源统筹,依法组织收入,应收尽收,应缴尽缴,增强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培植和壮大现有税源,提高财政收入质量;积极培育新兴财源,引导资源向新兴产业集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强化项目落地生效,广开财税活水源头,厚植财税成长之基;全面盘活和高效利用国有资产,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处置和二层机构办公用房集中调剂使用,调优整合更多国有资产;深化国企改革,提高国有资本经营收益。
  (二)聚焦中心,努力做好重大战略的财力保障。聚焦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总目标,强化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突出重点,服务大局,切实为全市发展战略提供财力保障。充分利用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注重政策研究,主动加强对接,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增强社会资本投资带动作用,拓宽融资渠道,有效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防范风险,切实兜牢“三保”底线。强化风险预警监测,对财政收入、支出以及宏观经济形势进行实时监测。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地位,切实兜牢“三保”底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资金足额安排。加大对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力度,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严格落实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制度,强化全口径债务监督,坚持在发展中化债、在化债中发展,用足用好国家支持地方债务化解政策。
  (四)强化管理,切实提高预算资金使用绩效。坚持预算法定原则,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深化零基预算改革,严格规范预算执行,加强预算执行监控,明确各部门在预算执行中的主体责任。加强绩效管理,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挂钩,不断优化预算资金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以上报告,请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