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综合新闻

03版:社会生活

04版:县区新闻

05版:清廉桂林

06版:时事

07版:发现桂林

08版:体育新闻

返回 2024年08月29日

恭城:厚植绿色生态底色 “绿色矿藏”变“绿色银行”

桂林日报      2024年08月29日     
  (上接第一版)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境内记录有野生药材1445种,其中常见具有代表性的为“5虎、9牛、18钻、72风”104种老班药(瑶族经典用药)。长期以来,全县产业发展工作坚持“五抓两落实”,依托优质资源禀赋,坚持把中药材产业作为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优势主导产业来培育。截至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2.8万多亩,其中林下种植中药材面积1万多亩,实现经济价值超千万元。

  好生态成群众“幸福不动产”
  一栋栋独具特色的小洋房分布在河流两岸,村庄整齐有序,干净整洁;莲花镇红岩村万亩月柿园里,个大饱满的柿子挂满枝头,藏在翠绿叶子下,正蓄势待发。“再过一个多月,柿子就可以陆续成熟上市,今年一定又是一个丰收年。”柿子种植户朱刚伦看着满园的柿子,笑眯了眼睛。
  每年9月中下旬开始,红岩村漫山遍野的柿子慢慢成熟变红。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秀美的自然风光,该村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据相关部门统计,恭城每年旅游人数超150万人次,收入超1.59亿元,做起了恭城月柿主题品牌乡村休闲游。好生态换来好日子,好生态成群众“幸福不动产”。
  多年来,恭城依托独特的山水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源,秉承“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理念,将生态旅游产业作为首位产业来培育打造。该县大力推进“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文旅融合实现文化留心,农旅融合实现乡愁留心,着力把恭城打造成全国旅游目的地,为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添砖加瓦。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近年来,恭城坚持生态理念,依托生态优势,围绕“稳农业、强工业、活商旅”的总体工作思路,打造特色产业,并确立“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目前,该县已形成莲花镇柿子产业,栗木镇柑橘、水稻,嘉会镇桃、李等产业特色。预计今年1—8月,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84亿元,同比增长6.5%;一产增加值15.96亿元,同比增长5.5%。
  空中俯瞰,繁华城市与广袤乡村各美其美;泛舟茶江,鱼儿随波不时跃起,碧绿的江水被晚霞染成绯红……恭城坚持生态发展理念不动摇,一本蓝图绘到底,换来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我们认定绿色为恭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并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让‘美丽恭城’图景不断‘焕新’。”恭城瑶族自治县委书记陈代昌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