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育桃李 一支粉笔谱丹心
今天教师节
听听“园丁”们的育人故事
桂林晚报
2024年09月10日

↑滕姣礼

↑黄盛华
今天是第40个教师节,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快建设教育强国”。
从卫兴华到高铭暄,从张桂梅到黄大年,一位位人民教育家和优秀教师秉持躬耕态度,树立弘道追求,勤学笃行,乐教爱生,书写了教育报国、为民的荣光。而在我们身边,众多教师同样以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精神点亮孩子们的人生路,用爱与奉献诠释了人民教师的责任担当;还有的教师即便已经离开三尺讲台,依然在教书育人的舞台上发光发热,践行着倾囊相授、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推出教师节特别报道,向你介绍桂林12位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以及4位活跃在社区里的老师,一起听听他们的育人故事。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忘教育初心,在三尺讲台上挥洒汗水。他们是人生的“领路人”,也是成长路上的“守护者”,他们教会孩子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他们就是可敬可爱的老师。
今天是第40个教师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桂林12位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故事。
自治区最美乡村教师代表滕姣礼:
扎根乡村教育37年 用心用爱照顾孩子
在位于雁山区的桂林市大埠中心校,有一位在乡村坚守了37年的老师,在乡村教育的道路上行走的30多年里,她始终牢记“立德树人”使命,满怀激情、坚定向前,用心用爱用智慧教育孩子。她就是广西“最美乡村教师”滕姣礼,在她的细心呵护下,一批又一批乡村孩子茁壮成长。
9月4日,记者来到大埠中心校,在三年级(1)班的教室里,滕姣礼在给孩子们上数学课。1987年从桂林一所师范学校毕业后,她回到了家乡大埠乡,一待就是37年。30多年来,虽然也有到城市工作的机会,但她一次又一次地选择扎根乡村,先后在4个乡村学校任教,在乡村教育这片热土上奉献着。
大埠中心校的不少学生是留守儿童,针对乡村孩子的特点,滕姣礼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想学”。在教学中,她用“美”的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深层次探求知识的欲望。她还创新评价方式,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学分银行”来激励学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除了做好本职工作,滕姣礼还积极承担培养青年教师的工作,发挥传、帮、带作用。她不仅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与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老师们共同探讨教育教学方法,还撰写了一本约28万字的经验汇编集——《行走在乡村的教育路上》,给老师们借鉴学习。
在同学们眼里,滕姣礼既像老师又像妈妈。每到天气转凉,滕姣礼都会在放学时交代同学们第二天要多穿些。她还在学校备了几件厚外套,如果哪个孩子穿少了,就及时给他们加上。
“我是土生土长的大埠人,我从充满泥土气息的乡村中来,要培养更多的建设美丽乡村的有用之才。”今年,滕姣礼已到退休年龄,但她决定延迟退休,她想继续行走在乡村的教育路上,为乡村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优秀教师代表黄盛华:
以校为家 做学生们的“慈母”
从教27年,连续担任班主任13年,她时刻以“四有”好教师标准为尺度衡量自己,怀着强烈的责任心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用一点一滴的实际行动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着,她是桂林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荔浦市杜莫镇初级中学物理教师黄盛华。
在教学上,黄盛华深入钻研教材,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精心打造趣味课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黄盛华通过一个又一个趣味十足的实验,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引导同学们带着疑问去探究,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求知欲。
“黄老师能把问题讲得通俗易懂,还会讲好多有趣的故事和例子,让我们听得津津有味,她让我觉得学习是一件有趣又有意义的事。”该校学生廖梁缘说。
杜莫镇初级中学的学生全部住校,黄盛华身为班主任,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
“住在学校,同学们任何时候有任何问题都能马上找到我。”她告诉记者,老师除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也要关注他们的生活,倾听他们内心的想法,和学生成为朋友。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她还利用暑假和周末的时间自费学习了广西大学的心理课程,考取了中小学生心理辅导证书。“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个性,老师应该关心他们的身心发展,引导他们成为积极向上、有正确价值观的孩子。”
黄盛华还多次带着学生们走出校门,参加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作为学校物理学科的带头人,她也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教师。
“黄盛华老师无论是教学还是班主任工作,都是杜莫中学名副其实的‘领头羊’。她乐于分享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心得,积极帮助年轻教师成长。”该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文雪梅说。
下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