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避孕,关爱女性健康
桂林晚报
2024年08月23日
李碧华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引人深思的事,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有没有让男性怀孕的可能呢?这仍然是一个科学探索的难题,从古至今,女性的伟大在于孕育生命、哺育生命、养育生命。这一女性的特征表现是月经:从10岁左右月经来潮,到50岁左右绝经,每月经历一次。所以,为了健康,女性一生有30多年的时间需要避孕,一个小小的避孕决定,或许可以改变一个女性的生活轨迹。如何在这样漫长的时间里安全避孕,是每位女性维护自身健康必不可少的一项措施。
每年的9月26日,是世界避孕日,这一天提醒我们要关注女性的生殖健康,倡导科学避孕。避孕,看似简单,实则关乎女性的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在中国,每年有1000多万女性承受着人流的痛苦,其中年轻女性的比例不容忽视。这些数字背后,反映的是对避孕知识的缺乏和选择不当。然而,面对众多的避孕方法,你是否了解每一种方法的优缺点呢?又是否知道科学避孕对我们女性生活的深远影响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科学避孕的世界,来了解相关的避孕知识吧!
所谓避孕,就是用科学的方法来阻止和破坏正常受孕过程中的某些环节,以避免怀孕,防止生育。目前所采用的避孕方法很多,根据它们的避孕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方法:
一、工具避孕 放置宫内节育器,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可逆、广大妇女易于接受的节育工具,目前成为我国育龄妇女的主要避孕措施。宫内节育器的分类有很多种,它的抗生育作用主要是宫腔局部组织对异物的组织反应而影响受精卵着床,有放置时间要求:(1)月经干净3~7日无性生活;(2)人工流产术后一个月,月经干净3~7日;(3)顺产后42天,子宫恢复正常;(4)剖宫产后6个月,若在哺乳期,应先排除早孕;(5)含孕激素节育器在月经第5日放置。特别提醒,放置节育器3个月内注意观察月经期或排便时有无脱落。节育器虽然是一种长期又轻松、无负担的避孕方式,但放置期间,不能将它置之度外,抛之脑后哦,记得每年随访1次,了解它有没有移位或嵌顿,以便及时处理,到了使用年限时要及时取出。
二、药物避孕 主要作用是抑制排卵,有口服的短效、长效避孕药以及皮下埋植避孕剂等。(1)短效避孕药每日定时服用,不能漏服,自月经周期第5日开始,每晚1片,连服21~22日后停药,月经来潮,有效率高达97%~99%。科技进步让避孕药物的激素含量降低,更接近人体天然激素,既能保证避孕效果,又可能改善女性的皮肤状况。短效避孕药的使用,让现代女性在性与生育之间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从而重新定义了她们在社会中的角色。(2)长效避孕药,服药1次可避孕1个月,但副作用多,临床应用较少。(3)皮下埋植剂是一种在上臂内侧埋入皮下的缓释系统的避孕剂,可避孕5年。这种长效避孕方法减少了每日服药的负担,但需要考虑植入和取出手术带来的可能不适。(4)还有一种长效避孕针,是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复方制剂,定期一个月肌注一次,药物在肌肉中储存并缓慢释放,达到轻松避孕的目的。(5)在药物避孕中,紧急避孕药是针对一次性无保护性行为后的补救措施,而不是常规避孕手段。使用紧急避孕药应谨慎,因为它可能对月经周期产生影响。
三、外用避孕 即是避孕套,有男用也有女用的避孕套,简便、安全,可以有效避孕的同时,还具有防止性传播疾病的作用,这是非常提倡的一种避孕方式。
四、男性避孕 输精管结扎术和避孕套,此外,还有一些正在研发的男性避孕药和避孕疫苗,如输精管胶,虽然尚未普及,但体现了科技对避孕方式的创新。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产后避孕问题,很多妈妈产后不久再次“中招”,但又由于身体条件不好或者其他因素,不得不去“人流”,遭受意外的烦恼。很多人认为产后不是在喂奶吗?哺乳期不就是天然避孕期吗?其实,不是这样的,如果是非哺乳期的妈妈,那么排卵恢复时间往往比较早,一般在产后6~10周左右开始恢复排卵,高达60%有受孕的可能性。如果是哺乳期妈妈,首次排卵经常在首次月经前发生,因此不能将恢复月经作为开始避孕的可靠标志。阴道分娩后3个月或剖宫产术后6个月,产后哺乳期均属于高危流产的范畴。
科学避孕的重要性在于预防而非补救。人工流产不仅对女性身体造成伤害,还能由此引发不孕、感染以及妇科肿瘤等不良后果,更会带来心理压力。因此,提高避孕知识的普及率,让男性也参与到避孕知识的学习中,是降低非意愿妊娠的关键。避孕套、口服避孕药、宫内节育器等多种方法并存,选择时应根据个体差异和避孕效果来决定。同时,妇科专家倡导女性在生育和性生活方面强化理性和自爱的精神。科学避孕,爱护自己,守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