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这家小店
尝尝穿越近百年历史的马肉粉
桂林晚报
2024年08月23日

小店门面。

色香味俱全的马肉米粉。

小店位置。(手机软件截图)
又益轩是很多老桂林人都熟知的一家米粉店,在这里不仅能吃到卤菜粉、汤菜粉、牛腩粉,最为有名的则是马肉米粉。这家从1932年开始创办的米粉店,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收获了一批又一批的老顾客。
★推荐理由 这里有着传统老味道
这家店的味道会更偏传统一点,也更符合我们本地人的口味,卤水香浓醇厚,卤菜的食材用料也是肉眼可见的扎实。除了常吃的卤菜粉,这里还能吃到市区里难得一见的马肉米粉。
——家住乐群路的王女士
★记者探店 店内历史氛围浓厚
秀峰区的太平路毗邻桂林老城区中心的十字街,虽然只有两百多米长,但路两边都是各种小吃店。有不少店铺在此经营了数十年,充满烟火气,又益轩便是其中的一家。
又益轩店铺装潢是古色古香的中式风格,门头招牌上写有“桂林米粉独家老字号”的字样,店门两边还挂着“桂林独家传统马肉米粉”、“又益轩百年老店卤味粉”的牌子,店里墙上的黑白照片,展示着旧时的城市风光以及菜单上的桂林米粉,这些都在向食客诉说着这家店已经走过悠长的岁月。
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她已经在这家店吃了近三十年的米粉,现在她又带着女儿来这里吃粉,店内的装修布局进行了哪些小调整,米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她都能一一列举。“现在的马肉米粉,是大碗的马肉米粉,跟卤菜粉差不多,这是后来才推出来的,以前都是传统马肉米粉,一个人都能吃几碗的那种。”王女士所提到的传统马肉米粉,就是现在菜单上的“小马肉米粉”,很小一碗,大概拳头大小,配有腌马肉、鹌鹑蛋、花生米、香菜等,色香味俱全。
去取粉的时候,店员会告诉你,吃马肉米粉加一点辣椒就可以了,一定不能加酸豆角、酸笋等酸菜,会影响马肉米粉的口感。要是店员刚好有空闲,还会跟顾客介绍马肉米粉的历史。
★小店故事
希望能将马肉米粉做成规模化 让更多人品尝到
苏红玲是桂林马肉米粉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对马肉米粉有着很深的执念,对马肉米粉的制作也有着很高的追求。马匹是她亲自去挑的,然后送去宰杀处理,再自己腌制。也因为经常去买马,她都挑出经验了。“马的骨头较大,内脏也比较多,买马不是论斤称,而是按整匹论价格,因此买的时候也要估算一匹马大约能出多少肉。”苏红玲说。
马肉米粉中的马肉一般是腌马肉,而腊马肉只能在秋冬季节才能吃上。腌马肉的整个制作过程有20多道工序,讲究也多,而腊马肉的制作工艺则更复杂。马肉米粉的汤与卤菜粉的汤也是不一样的,马肉米粉搭配的是马骨汤,是使用腌制的马骨作为原料,经八九个小时熬制而成。虽然工序复杂,但她也从来没有用其他的汤替代马骨汤。她觉得,不管制作工艺有多复杂,为了马肉米粉的传承,她每一步都参照祖辈的手艺制作,更不会出现偷工减料的事情。
如今,苏红玲的儿子和外甥女也加入到传承的队伍,成为第五代传承人。从她的曾祖父到她的儿子,家中五代人一直坚守着这门祖传老手艺。因桂林马肉米粉制作技艺基本靠家族传承,虽然想拜师学艺及加盟的人很多,但苏红玲始终不放心。在她看来,做这一行很辛苦,起早贪黑,她担心有人加盟后坚持不下去,会影响马肉米粉的传承。
关于马肉米粉的未来,苏红玲也在不断思考。她希望能将马肉米粉做成规模化,也曾进行过一些尝试。她觉得她有责任把祖传的马肉米粉制作工艺和技艺传承发扬下去,让马肉米粉“走出去”,让更多人品尝到马肉米粉。
记者石艳红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