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影星阿兰·德隆去世
他在中国以“佐罗”
而深入人心
桂林晚报
2024年08月19日
据法国媒体8月18日报道,因扮演侠客佐罗而为中国观众所熟悉的法国影星阿兰·德隆去世,享年88岁。阿兰·德隆子女在一份给法国媒体的声明中说,在3个孩子等家人的陪伴下,阿兰·德隆在法国的家中安详离世。阿兰·德隆在中国以“佐罗”而深入人心,他与中国的深厚情缘也被广泛传播。
凭影片《佐罗》与中国观众结缘
阿兰·德隆一生参演了超过80部电影,包括《洛可兄弟》《黑郁金香》《你是恶魔》等影片,1985年凭借《我们的故事》获得法国电影凯撒奖最佳男演员奖,1995年获颁柏林电影节终身成就奖,2005年获得了法国荣誉勋位团授予的四级荣誉勋章,2012年获得了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颁发的终身成就奖,2019年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荣誉金棕榈奖。
最为中国观众所熟知的作品是1975年的动作片《佐罗》。他在片中扮演了一个剑术高绝、英俊潇洒、惩恶扬善的蒙面大侠。该片1978年上映,是第一批被引入中国大陆播放的西方电影之一。据统计有超过7000万的中国观众观看过此片,这个数字在当时绝对可以用庞大来形容了。
《佐罗》在中国的成功,令阿兰·德隆自己都颇感意外。1975年,这部电影在法国上映时并不算讨喜。可能法国观众更偏爱阿兰·德隆的冷峻,他的这部改弦易张之作并未引起太多轰动。
据报道,当时为《佐罗》阿兰·德隆配音的演员是童自荣。《佐罗》公映以后,童自荣曾每天收到大量观众来信,至今这个标签依然是童自荣最醒目的艺术成就。之后,童自荣又为《黑郁金香》《孤胆神探》《警官的诺言》等影片中阿兰·德隆的人物形象配音,两位东西方表演艺术家的隔空合作成就了一个时代的佳话。
中国观众对于阿兰·德隆的喜爱,也让他在东方多了一方乐土。《警官的诺言》在北京首映时,阿兰·德龙还专门赴华来为影片站台宣传,外国影星来国内宣传电影,这在上世纪80年代还是十分罕见的。
他在1987年访华与童自荣会面时,表示“感谢这位把我变成中国人的朋友”。当时见到佐罗本尊的童自荣握着阿兰·德隆的手表示,“我自认为还有许多不足,希望阿兰·德隆先生给我提提意见。”阿兰·德隆则表示自己看过电影,没什么意见能提,配音已经足够出色,“如果不好的话,我一定会说的。”
有不少轶事值得回味
关于阿兰·德隆和中国,还有不少轶事值得回味。
1983年9月,北京崇文门西大街2号,马克西姆餐厅隆重开张,这是改革开放后北京第一家中外合作经营的西餐厅,在上世纪80年代更是中外文化名流扎堆聚集的地方,在中国上世纪80年代文艺史上留下了绚烂的一笔。吕思清在这里即兴为模特伴奏走秀,崔健在这里第一次唱响《一无所有》,张艺谋常带着巩俐来此喝酒,连张国荣每次来北京也要来这里唱上几首卡拉OK。
阿兰·德隆曾在这家餐厅举行自己的50岁生日派对,也是属于这家餐厅的一段佳话。一张老照片显示,阿兰·德隆与当时的总经理宋怀桂坐在铺着红丝绒的小桌前,前排端相机的观众记者将他围个水泄不通。据记载,阿兰·德隆当时对着宋怀桂半开玩笑地说道:“今天我50岁,餐厅放进50个客人,就闭门谢客吧。”宋怀桂则应对道:“我们中国有个传说,生日来多少客人就能活多少岁。”于是那天马克西姆被宾客们挤得水泄不通。
阿兰·德隆酷爱中国文化,也非常喜爱北京的名胜古迹,据说他在北京期间,每天骑着自行车,到各个景点旅游,让人感到这个老外很友好亲切。如今,还有不少当时他在中国旅游的老照片记录着这位影星与中国的缘分。
1987年阿兰·德隆访华时,走访中国多个城市,引发的追星热潮令不少影迷至今印象深刻。北京首都体育馆为阿兰·德隆举办的欢迎晚会,4元一张的门票被黄牛炒到了50元,仍然一票难求。
想来中国拍电影的心愿未了
电影明星的情缘,最应该在电影里兑现。阿兰·德隆有一个想拍中国电影的心愿一直没有兑现。
2007年曾有消息传阿兰·德隆将于年底赴中国香港与导演杜琪峰合作一部新片。早在2006年,阿兰·德隆本人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杜琪峰邀请我出演他的下一部电影,我无法拒绝这样的邀约。”之后其经纪公司也透露阿兰已与杜琪峰在巴黎会面数次,讨论这部新片的具体事宜。这本是一段佳话,熟悉香港电影的影迷们都知道,杜琪峰和吴宇森都是深受阿兰·德隆早年作品影响的导演。但这个合作最终还是不了了之。
2010年,作为上海世博会法国馆形象大使,阿兰·德隆在巴黎对新华社记者说:“我很了解中国,中国人也很喜欢我。但对于中国文化,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发现的东西。”
在谈到对于中国发展的巨大变化时,阿兰·德隆表示,“我觉得自己出生得太早了,如果上天让我活得更久,我希望目睹中国更加强盛的那一天。”
而在那个采访中,他也不忘重提自己想来中国拍电影的心愿:“我想能在离开人世之前来中国拍一部电影,记住我的愿望!”
综合澎湃新闻、新华社、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