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31

01版:头版

02版:读桂·关注

03版:读桂·关注

04版:读桂·热点

05版:读桂·社会

06版:读桂·社会

07版:读桂·社会

08版:聚焦中国

09版:深度国际

10版:深度国际

11版:燃情体育

12版:文娱关注

13版:文娱关注

14版:财经·彩票

15版:公益广告

16版:早上好

返回 2024年08月19日

德国发布“北溪”爆炸案首张逮捕令 嫌疑人是乌克兰公民

谁是“北溪”爆炸案幕后黑手?仍未破解

桂林晚报      2024年08月19日     

  2022年10月,瑞典媒体公布的“北溪”管道爆炸处的视频截图。 (资料图片)

  这是2022年9月27日在丹麦附近海域拍摄的“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点。 新华社/路透
  新华社援引多家外媒报道,波兰检察机关8月14日确认,波兰收到德国发来的“欧洲逮捕令”,要求波方协助抓捕一名涉嫌于2022年参与破坏“北溪”天然气管道的乌克兰公民,但此人目前已不在波兰境内。
  据央视新闻援引德国媒体报道,这是德国检方针对该爆炸案嫌疑人发布的第一份逮捕令。
  2022年9月底,“北溪”管道发生爆炸,丹麦、瑞典和德国都启动对爆炸案的调查,但今年2月,瑞典和丹麦先后宣布结束调查,德国仍然继续调查此案。只是迄今为止,究竟谁是“北溪”管道爆炸案的幕后黑手,谜团仍未破解。

  乌克兰潜水员被指参与炸毁“北溪”管道
  据报道,未具名的消息人士称,经调查,德国调查人员认为,乌克兰潜水员“弗拉基米尔·Z”是炸毁“北溪”管道的团伙成员之一。
  报道称,事发当时,“弗拉基米尔·Z”与同伙租用了一艘悬挂德国国旗的帆船“仙女座”号,并乘船驶入位于波罗的海的“北溪”管道所在海域。随后,其中两人穿戴潜水装备潜入水下,安放炸药并炸毁了“北溪”管道。
  今年6月,德国法院以涉嫌“实施违宪的破坏行为和制造爆炸”的罪名,对“弗拉基米尔·Z”发布逮捕令。
  按照波兰检察机关发言人安娜·阿达米亚克的说法,德国相关机构6月向波兰首都华沙的地区检察机关发过“欧洲逮捕令”,涉及德国处理该乌克兰籍嫌疑人所涉案件的相关程序。该嫌疑人已知最后行踪是7月从乌克兰入境波兰,但波方搜查其住所时并未寻获此人。
  安娜·阿达米亚克解释说,这名嫌疑人已经返回乌克兰,波兰检方从波兰边防军获知这一信息。嫌疑人之所以能自由出入波乌边界,是因为德国相关机构未将此人姓名输入被通缉人员数据库,“这意味着波兰边防军无从得知、也没有理由拘捕‘弗拉基米尔·Z’”。
  另据多家媒体共同调查发现,德国检方还锁定了另外两名嫌疑人,他们是来自乌克兰的一男一女。两人也都是潜水员,可能在海底天然气管道上安装爆炸装置。但目前德国方面尚未对两人发出逮捕令。
  截至目前,乌克兰方面尚未作出回应。另据新华社报道,针对上述媒体报道,德国司法部一名发言人拒绝置评。

  丹麦和瑞典今年2月结束调查
  未指认任何嫌疑方

  波兰方面披露的消息是“北溪”管道爆炸“悬案”调查近两年来外界获知的最新进展。
  公开资料显示,“北溪”天然气管道为俄罗斯与德国、荷兰和法国公司合作项目,其中俄方持股占多数。“北溪-1”于2012年开通,从俄罗斯经波罗的海直通德国,向欧洲输气。“北溪-2”与“北溪-1”大致平行,2021年完工后,因美国方面阻挠而迟迟无法投入运营。
  2022年9月底,“北溪”管道发生爆炸,4条管线中的3条发生泄漏,共有4处泄漏点,位于瑞典和丹麦附近海域。
  爆炸发生后,丹麦、瑞典和德国分别启动调查,但拒绝俄罗斯参与。鉴于袭击的规模,有调查人员认为可能是人为破坏。
  随着时间推移,丹麦和瑞典两国今年2月宣布结束调查,未公开指认任何嫌疑方,爆炸原因越发令人生疑。
  按照丹麦警方说法,调查工作“既复杂又全面”,爆炸系“蓄意破坏”,但“证据不足以在丹麦提起刑事诉讼”,无法进一步置评。
  瑞典检方则以“瑞典无管辖权”为由宣布结束调查,称调查的主要目的是确认瑞典公民是否以某种方式参与爆炸事件。去年4月,瑞典检方指出,制造爆炸的最有可能是“一个由国家发起的团伙”。瑞典检方称已将可用作证据的材料移交德国。德国方面表示仍将继续调查。
  据新华社报道,德方去年7月通报联合国安理会,其调查发现一艘游艇上有炸药痕迹,怀疑那艘游艇可能被用于运送炸药以实施对“北溪”管道的破坏。

  俄方称已向美、德、法、塞发出补充性质询
  关于爆炸事件的幕后黑手有过多种说法。据新华社报道,西方国家在事发后指责俄罗斯通过破坏管道威胁欧洲。但不少分析人士指出,俄方如果要切断天然气供应,只需关闭阀门,无需炸毁自己投钱建设的管道。西方的说法不合情理,逐渐失去市场。
  也有猜测指向乌克兰,但遭到乌方否认。2023年3月,央视新闻援引乌克兰国际文传电讯社报道,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当时对媒体表示,乌方与“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没有任何关系。
  去年2月,美国知名调查记者、普利策新闻奖得主西摩·赫什刊文爆料,称不愿公开姓名的消息人士对他表示,“北溪”管道被炸经过美国总统拜登确认,由美国情报部门策划,安排美国海军潜水员安放爆炸物,而后经挪威海军飞机投掷声呐浮标后引爆炸药。赫什还披露说,美方破坏管道是为了防止德国使用这条“能源动脉”,以确保欧洲国家在俄乌冲突中跟着北约走。
  据央视新闻报道,今年6月3日,俄罗斯总检察院发布消息称,俄方已就“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向美国、德国、法国、塞浦路斯发出补充性质询。消息称,相关文件表示,美、法、塞三国相关机构并未调查对该事件的资助问题,而德国没有完成在与俄罗斯合作方面应承担的国际义务。但上述国家均为国际反恐怖公约的参与国,各方有必要就俄方提出的质询履行相关义务。
  综合新华社、央视新闻、新京报、燕赵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