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无人驾驶网约车开始试点
一棵“萝卜”跑在前面
无人驾驶时代滚滚而来?
桂林晚报
2024年07月12日
广受关注
围绕着“萝卜”,一直争论不断
实际上,与“萝卜快跑”相关的话题,在网上一直是个热点。有网友说:“说实话,无人驾驶是真的好,不拒载不坑人,还不用看脸色,关键还便宜,希望尽快普及。”也有人说:“高科技人工智能应该是去取代那些高危险、高强度的,人类无法完成的工作,而不是蚕食普通人赖以生存的工作岗位。”
今年5月,在长江网武汉城市留言板出现大量针对“萝卜快跑”的投诉。主要集中在“萝卜快跑”影响交通、早高峰期增加堵车、停在路中央等。其中有一条留言为“每天早上走碧湖路上班都碰到‘萝卜快跑’堵塞在路上,碧湖路本身就只有一车道,一个‘萝卜’堵在路上几百个人走不了”。
对此,武汉市交通运输局和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回复,“无人驾驶作为新生事物,正在逐步完善、推进之中。我们将与相关部门反馈,建议优化无人驾驶系统,确保路段通行秩序良好。同时在发现拥堵时,第一时间到堵点疏导”。经开区管委会回复,“车辆在上路实验过程中不断进行调试,给您造成的不便,深表歉意。同时会不定期对车辆所属公司负责人进行约谈,确保安全”。
而“萝卜快跑”则回应:“近日出现的恶意投诉、虚假事故等网络内容,经核查、取证,确认与事实严重不符。对于上述混淆视听、操纵舆论的黑水军行为,我们已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目前,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
价格对比
传统打车20多元,
“萝卜快跑”送券后5元
“萝卜快跑”无人驾驶网约车的价格如何?
7月9日,记者查询“萝卜快跑”App显示,目前“萝卜快跑”已在福州、嘉兴、阳泉、重庆、成都、北京、合肥、广州、长沙、上海、武汉、深圳等12地开通了服务。其中,武汉的可使用区域最多。
记者注意到,与高德地图打车对比,5公里左右的订单,高德地图特价拼车为9元,快车为11.5元至13.6元,“萝卜快跑”显示价格为8.5元;20公里左右的订单,高德地图打车价格为33元至36元,“萝卜快跑”显示价格为35.31元。
由此可见,从订单信息上看,两平台的单价相差不大。但根据不少用户分享的信息显示,无人驾驶网约车的收费比普通的网约车收费更低,而这是由于平台有很多优惠券赠送的原因。
9日中午,记者从汉阳区晴川大道乘坐传统出租车前往目的地,10.96公里车程花费29元;回程乘坐的“萝卜快跑”,12.4公里车程在享受多项活动优惠后仅需支付5.09元。从乘车体验来看,除出现了3次急刹车之外,“萝卜快跑”全程驾驶较为平稳。当遇到前方道路拥堵时,车辆也会自动重新规划切换到绿波路线。在三环线快速路上行驶时,平均车速保持在65公里/小时左右。
行业担忧
司机:他们成本更低,
市场是有限的
对网约车、出租车司机而言,“萝卜快跑”上路,似乎来得很不是时候。连日来,多个网站上流传着“‘萝卜快跑’正在抢走司机们的饭碗”的说法,这也成为一些人阻击“萝卜快跑”的理由。
作为时下重要的就业蓄水池,网约车行业吸纳了大量就业人员,而无人驾驶车辆的推出,引起了他们的担忧。“‘萝卜快跑’越来越常见了。”武汉的网约车司机黄师傅对无人驾驶网约车的推广表达了担忧,他感到迷茫,尽管无人驾驶网约车还不成熟,遇到调头等特殊情况会很慢;乘客要提前或中途下车也无法实现……但随着技术的成熟,相信这些都可以解决。“他们有更低的成本,如果推广普及,网约车、出租车司机都面临下岗。”黄师傅说,“司机赚的本就是辛苦钱,总要休息,但无人驾驶网约车可以24小时运行,如果真有普及的那天,我或许只能选择换个工作了。”
在西安从事出租车行业多年的刘师傅看到了无人驾驶网约车的新闻,也为自己的未来感到担忧,他认为市场的体量是有限的,无人驾驶网约车的成本更低,无疑可以占领更多的市场。
行业冲击?
目前更多是体验项目,
尚未形成有效运力
据湖北发布消息,数据显示,武汉市民对乘坐全无人驾驶车出行服务满意度普遍较高,萝卜快跑App用户满意度评价达4.9分,其中5分满分好评占比高达94.19%。
2024年2月29日,百度发布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显示,四季度内,萝卜快跑服务单数同比增长49%至83.9万单,在武汉地区全无人驾驶订单比例达到45%。萝卜快跑已在全国十余个城市落地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汉4个城市开展了车内无人的示范运营。
从数据上看,“萝卜快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我国出租车、网约车行业的市场是否受到冲击呢?
据第一财经报道,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在采访时认为,现阶段无人驾驶网约车尚不会对传统出租车构成挑战,因为无人驾驶网约车更多是一项体验项目,尚未形成有效运力。出租车的内卷压力主要来自网约车和出租车内部竞争。
7月9日,记者也从武汉市政府一知情人士处获悉,武汉市网约车、出租车规模约为5万辆,而“萝卜快跑”总投放500辆,每日实际运行规模在350辆左右。目前,从数量上看,无人驾驶网约车显然无法对行业造成重大的冲击。
■焦点
无人驾驶网约车撞车
安全由谁负责?
7月7日,一辆“萝卜快跑”无人驾驶网约车在武汉街头与行人相撞,此事引起了社会对无人驾驶车辆安全性的关注。如果发生类似的交通事故,谁来为责任买单?
浙江省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主任杨爱喜教授表示,首先看交警部门的责任认定书,其次是无人驾驶车辆的主体单位(软件研发单位),比如本次事件就是百度,然后是车辆制造商。这其中的责任认定也是需要看事故是由于软件问题造成还是车辆性能问题造成的。目前杭州无人驾驶还是处于测试和免费体验过程中,等测试结束后会逐步进行商业化运营。
浙江泽鼎律师事务所叶水荣律师认为:首先要明确法律关系的主体,因为无人驾驶网约车由平台直接提供,且由平台管理、维修,所以汽车的使用人、所有人、管理人均为网约车平台即萝卜快跑平台。在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认定属于机动车一方的责任部分,应当由无人驾驶网约车公司承担侵权责任。
其次,关于无人驾驶网约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事故,要根据造成事故的原因来确定责任主体。比如产品质量缺陷;非机动车、行人一方的过错;使用者使用不当或者车辆疏于管理、维护等。
综合华商报、都市快报、半岛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