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女性“笑尿了”的尴尬
——通过盆底超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恢复
桂林晚报
2024年07月12日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黄梦婷
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些情况?咳嗽、打喷嚏、大笑或听到水流声时,有时会不由自主的漏尿;跳舞、跳绳时不得不停下来,因为发现控制不住漏尿了……如果有,你可能患上了压力性尿失禁,甚至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建议做一次全面的盆底超声检查。
什么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又称盆底缺陷或盆底支持组织松弛,是各种原因导致的盆底支持薄弱而引发的盆腔器官位置和(或)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及同时伴发的性功能障碍、慢性盆腔疼痛、排尿异常和排便异常等。在我国,脏器脱垂发生率达10.4%,压力性尿失禁的患病率就高达18.9%(成年女性)-28%(50-59岁年龄段)。
经常遗尿、漏尿可能会引起湿疹、褥疮、皮肤感染及泌尿系统炎症;而尿失禁引起女性焦虑、尴尬和沮丧等不良情绪,还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如由于臭味引起的不安、焦虑、丧失信心,还会影响与朋友、家人的正常社交活动,甚至影响性生活;在更年期后由于女性失去更多雌激素尿失禁会变得更为严重和不易控制。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到女性同胞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是不是只有生过小孩
才会得这个病?
虽然37.8%-45.2%的已分娩女性存在程度不同的盆底功能障碍,但妊娠与分娩只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众多病因之一,并非只有生过小孩才会得这个病。
一、年龄。随着年龄增长,女性患上压力性尿失禁的几率也会增加。根据调查发现,年龄与尿失禁的相关性可能呈正相关,疾病高发期在45-55岁之间。盆底松弛,雌激素减少。盆底松弛与雌激素减少也会引发压力性尿失禁。如,盆底松弛容易出现宫颈、膀胱等位置移动,这会增加患上压力性尿失禁几率。
二、疾病。患上一些疾病后,也容易引发压力性尿失禁。如慢性肺部疾患、糖尿病等,这些都可能成为引发这一疾病的主要诱因。
三、生育。生育次数与压力性尿失禁成正向发展关系,特别是年龄越大,生育后越容易患上这一疾病。生育过程中,患者的阴道会受到影响,这容易让女性出现压力性尿失禁。而剖腹产与自然分娩相比较,自然分娩患上这一疾病的几率会更高。同时,在女性怀孕期间,随着体重的增加,患上压力性尿失禁的几率要比平常更大。
四、肥胖。身材肥胖的女性患压力性尿失禁的概率会明显增高,而减肥能够帮助减低尿失禁的发生率。
五、遗传。压力性尿失禁与遗传因素有明确相关。
发现自己有“笑尿了”
应尽快就医
虽然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率高、危害大,但就诊率却不高。因为不少人觉得生过孩子就会如此、或者年纪大了控制不住小便漏点尿也算正常,没必要看医生;还有人觉得尿失禁难以启齿,宁愿勤换裤子也不去看医生……
目前,检查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有尿动力学检查、尿垫试验、膀胱尿道造影术、磁共振和超声检查4种方式。其中,尿动力学检查是侵入性操作、膀胱尿道造影术是有创性操作、尿垫试验步骤较繁琐、磁共振价格昂贵……但盆底超声因其无创、实时、重复性佳、经济实惠等优势,成为了目前最为常用的检查方式。
盆底超声就是应用超声探头经会阴部来观察盆底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而后通过检查结果对患者盆底进行综合评估,这样可以有效判断出患者是否患有压力性尿失禁。目前主要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和盆底修复术前、术后及盆底康复疗效的评估。其优势是无创、可重复、无辐射和费用低廉等。
在进行盆底超声前,我们并不需要特殊准备,只需在非经期、检查前需排空大便,检查前20分钟排空膀胱即可。在检查过程中,我们听从医生的指令配合做好缩肛和用力即可。
因此,建议有“笑尿了”情况的女性朋友,或者担心自己有潜在患病情况的朋友,到医院进行盆底超声,从而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早恢复。此外,对于生了宝宝的女性朋友来说,产后1年内进行盆底康复治疗是盆底康复的“黄金时间”,建议每位孕妇产后42天进行盆底超声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