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龙溪屯:
“红色乡村”红火起来了
桂林晚报
2024年01月05日

粟厚德在修剪葡萄枝丫。

新建的红色文化建筑。
■开栏语
山水之间,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今日乡村已远胜往昔: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让桂林农村居民也享受着现代文明生活。
新年伊始,党和政府依然惦念着万千乡村,本报从今天起推出“新年走基层特别报道——村有喜事”,记者深入基层,探访县区新农村,看现代农业,访新型农民,走最美乡村,为您呈现乡村百姓辛勤耕耘的成果和展望,讲述一个个新时代农村奋斗故事。
2024年1月3日清晨,资源县中锋镇大庄田村龙溪屯村民粟厚德揣上剪刀,来到自家的葡萄地里仔细修剪枝丫。刚刚过去的2023年,他种植的七八亩葡萄获得了丰收,给他带来了十多万元的收入。
不仅如此,粟厚德的生活在2023年还发生了很多让人欣喜的改变,带来这些改变的,是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以及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项目在村里先后落地。
伴随着项目的开发,红军战士朱镇中与龙溪屯村民粟传谅之间的感人事迹也被发掘和考证,更加广为人知。
1934年12月,时任红一军团1师3团班长的朱镇中在湘江战役中负伤,并因此在行军途中掉队。所幸的是,受伤的朱镇中被龙溪屯村民粟传谅发现。粟传谅把他救下,并照顾他的饮食起居,替他采药疗伤。在粟传谅的精心照顾下,朱镇中脱离了生命危险。大约一年后,朱镇中再次回到部队,后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朱镇中没有忘记粟传谅的救命之恩,从1956年至1986年,朱镇中先后3次回到龙溪屯,拜访和感谢粟传谅的救命之恩。
时至今日,粟传谅已经去世,但朱、粟两家依旧保持往来。2020年清明节期间,朱镇中的家人来到龙溪屯给粟传谅扫墓。两家的家人相互承诺,要把这段情谊一直延续下去。
2023年,随着粟传谅故居、红军井等多处红色资源的修葺、复原工程结束,龙溪屯也成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其中一个参观和学习点,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和党史文化爱好者。
这些变化给龙溪屯带来了新的活力。粟厚德说,村里人之前只听说过粟传谅曾经救过一名红军战士,但细节并不清楚。当一件件历史照片、资料放在村里展览时,大家都觉得很自豪,心里都想着要延续和守护这份荣光,整个村的精神风貌变得积极而有动力。
与此同时,一些曾来过龙溪屯参观学习的人也被这里淳朴的民风打动,周末会带着家人回到龙溪屯,到老乡家里买葡萄、采葡萄。
“过去卖葡萄、卖提子,收入随着水果市场价格的波动而起伏,有时候还要为销路不佳发愁。2023年,得益于红色资源的开发,我们种的葡萄和提子可以直接卖给来这里体验采摘乐趣的消费者。”粟厚德说,2023年葡萄和提子的价格总体平稳,但他的收入却增加了,村里其他种植户也和他一样,钱袋子鼓了、荣誉感有了,生活更加充实了。
新闻链接:
2023年,大庄田村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项目其中之一,共接待参观学习的党员和学者3000多人,而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都会来到龙溪屯。
随着位于龙溪屯的项目施工结束,该屯新建了文化长廊、文化广场,新修了柏油马路,村民们的生活环境也有了极大的改善。除了卖葡萄,一些村民还卖起了土鸡、土鸭,村里的土货不愁销路,大部分家庭全年收入增加了三四千元。
目前,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广西段项目二期建设施工正在进行,未来,龙溪屯还会建成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文化馆和资源油茶体验馆,除了迎接党员和学者参观学习之外,还会发展红色文化旅游,多方面振兴乡村经济,促进龙溪屯的持续发展。
记者刘净伶 文
2、3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记者刘净伶 摄
下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