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背街小巷
让城市“毛细血管”更养眼
桂林晚报
2024年08月14日

附近单位的工作人员到改造后的棠梓西巷,了解这条小巷的故事。
背街小巷如同城市的“毛细血管”,与居民日常出行和生活息息相关。
近几年,我市开展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工程,对群众关注的道路不平、路灯不亮、线路不规整等问题进行综合整治提升,为市民创造更干净整洁文明的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自2022年至今年7月30日,全市一共改造了767条背街小巷。
■变化
前几天,记者来到漓江路35号穿山中学宿舍巷。巷子里,新铺的沥青路面很平整,一直延伸到居民楼前,一侧的围墙新刷上了白色的墙漆,一辆辆汽车整齐地停放在围墙边。
“这条小巷改造之前,路面是混凝土铺的,时间久了,路面坑坑洼洼非常不平整,居民多次来社区反映,希望对路面进行修复,方便大家日常出行。”穿山社区党委书记许冰告诉记者,在七星区住建部门收集背街小巷改造备选名单时,社区第一时间把这条小巷报了上去。
去年11月底,2023年七星区背街小巷改造提升项目开工。七星区住建局的工作人员何慧东告诉记者,“漓江路35号穿山中学宿舍巷是此次改造提升的7条小巷之一,于今年3月初开工,我们主要对它进行路面修复、围墙翻新、加装不锈钢栏杆、人行道硬化等施工,目前已经基本完工。接下来还要对机动车停车位、非机动车停车棚等进行完善,此外,翻新的围墙我们也将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文化墙的打造。”
随后,记者来到漓江路17号天香家园西巷,这里也进行了背街小巷改造提升。
何慧东介绍说,这里路面铺设沥青,并进行了机动车停车位划线,对人行道进行了硬化修整,在与隔壁小区有高低差的地方加装栏杆,还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改善了雨水排水条件。“和以前相比,这条巷子大变样了。”
■背景
城市背街小巷,是指城市建成区范围内与各级城市道路连接、市民每天进出必经、对市民生活品质影响较大,红线宽度一般不大于14米的小型街巷。
2022年年初,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西城市背街小巷整治改造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明确从2022年起,广西将利用三年时间,完成1万条城市背街小巷整治改造提升,将城市精细化管理向背街小巷延伸,畅通城市微循环,为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出行和居住环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记者从桂林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了解到,根据《行动方案》等相关文件要求,我市从2022年开始进行背街小巷改造提升,截至今年7月30日,全市一共改造了767条背街小巷。
下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