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进餐顺序,帮你减体重控血糖
桂林晚报
2024年09月24日
黄梅香 董春兰(桂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了按固定的方式进餐,比如先吃主食,再吃蔬菜和肉类。然而,你可能不知道,调整进餐顺序可以逐步改善我们的健康。研究表明,通过合理安排进食的顺序,不仅可以有效控制餐后血糖水平,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体重。具体来说,采用“先蔬菜,再蛋白质/脂肪,最后主食”的进餐顺序,对健康好处明显。
一、为什么要调整进餐顺序?
1.饱腹感强,有助于控制食欲
食物中的膳食纤维可以通过吸水形成胶状物质,从而产生强烈的饱腹感,并且还能延缓糖和脂肪的吸收。蛋白质和脂肪则能够刺激多种饱食激素的释放,抑制胃酸分泌,延长胃排空的时间,并减缓肠道蠕动。这一系列作用可以减少食物摄入,让身体更早感受到饱腹感,从而自然减少后续的食物摄取。这样一来,最终摄入的碳水化合物量会减少,吸收速度也会减缓。重要的是,蔬菜由于大多质地较硬,需要充分咀嚼,而这种细嚼慢咽的过程不仅有助于增加饱腹感,还能更好地控制食欲,避免过度进食,进而预防肥胖。此外,蔬菜中富含的膳食纤维还能减少脂肪的吸收,对减肥有积极的帮助。
2.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已经达到惊人的水平,成年人口中每10个人中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而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数更为庞大,约占人口的50.1%,并且这一比例还在逐年上升。糖尿病前期指的是那些血糖水平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但已经存在血糖控制问题的人群。这个阶段可通过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管理来逆转,重返健康状态。然而,由于这一阶段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如果不加以重视和控制,就有很大可能发展为糖尿病。
3.餐后血糖平稳,不容易积累脂肪
当你在进餐时选择先吃蔬菜和蛋白质类食物,而不是主食时,可以避免引起血糖的急剧上升。这种方式通过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肠道中已有食物的存在,能够提前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在你开始摄入主食时已经做好了处理葡萄糖的准备。这样一来,血糖在餐后将会保持相对平稳。餐后血糖的稳定对于控制体重和预防肥胖至关重要。如果血糖保持平稳,身体就不容易囤积脂肪,从而更有利于减肥和维持体重。相反,如果餐后血糖骤升,身体会分泌大量胰岛素来处理过多的血糖,而胰岛素的过度分泌会抑制脂肪的分解,从而增加肥胖风险。
二、如何调整进餐顺序?
日本学者今井佐惠子等首次提出了通过改变进餐顺序的饮食疗法:“在进餐过程中,先用5分钟时间食用蔬菜,再用5分钟时间摄取蛋白质类的配菜,最后用5分钟时间享用碳水化合物类的主食。”那么,具体应该吃些什么?又该吃多少呢?
1.蔬菜
先吃蔬菜不仅能增加饱腹感,还能自然减少主食的摄入。然而,仅仅吃几口蔬菜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要想让“改变进餐顺序”真正发挥作用,摄入量也非常关键。建议每餐摄入1~2个拳头大小的熟蔬菜,尤其是多选择深色蔬菜,如深绿色的油菜、小白菜、西兰花;橙黄色的胡萝卜、南瓜、黄彩椒;红色的西红柿、红彩椒;紫色的紫甘蓝、紫生菜、紫苋菜、紫洋葱等。
2.蛋白质食物
蛋白质食物的摄入量约为1个拳头大小即可。推荐选择豆制品、鱼虾、禽类等,尽量减少猪牛羊等红肉类的摄入,因为过多摄入红肉会增加患2型糖尿病和肥胖的风险。同时,尽量避免高脂肪的肉类。烹饪方式上建议选择清淡的蒸、煮、炖,避免红烧、油炸、腌制等烹调方式。烹饪荤菜时应少放油,不吃肥肉和肉皮,以减少油脂的摄入。
3.主食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每餐摄入1~2碗米饭即可,但要注意多样化,不要只吃精米白面。比如,燕麦饭、荞麦饭、藜麦饭、青稞饭、鹰嘴豆饭、红豆饭,或蒸红薯、蒸土豆、煮玉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主食应粗细搭配,这样可以有效减缓餐后血糖的升高速度,还特别适合糖尿病患者。
通过简单的调整进餐顺序,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管理体重,还能有效控制餐后血糖,从而预防糖尿病等。让我们从今天开始,逐步调整进餐顺序,为自己的健康加分,享受更健康、更充满活力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