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日军即将淘汰的战斗机 击退了来犯的日本空军
蒋盛祜:
他在这场被称为奇迹的空战中牺牲
桂林晚报
2024年04月29日

人们在缅怀先烈。(照片由兴安县委宣传部提供)

烈士墓。(照片由兴安县委宣传部提供)

人们在缅怀先烈。(照片由兴安县委宣传部提供)
上接12版
英烈长眠故里 精神永传承
蒋盛祜牺牲后,南宁市举行了有数万人参加的追悼大会,蒋介石、李宗仁、白崇禧等国民党党政军要员及广西空军、邕宁警察队等机关送了挽联。蒋盛祜牺牲时年25岁,留下一位妻子和一个3岁的儿子。
记者日前联系上在株洲的蒋成义,老人在电话里讲起和父亲有关的事:“那时我才3岁,我懂事后才听我母亲说关于父亲的事。”
蒋盛祜出生在兴安高尚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勤奋好学,成绩优异。1934年5月,时年21岁的蒋盛祜在桂山中学就读高中。有一天,广西航空学校来校招飞行员,蒋盛祜感觉到报效祖国的机会来了,便与同学们一起报名。航校对飞行员的要求比较严格,由于成绩好,身体素质也不错,蒋盛祜被选上,并通过面试、笔试和体检三关,如愿地考入了航校。回到家中,蒋盛祜跟家里人提起这件事,母亲说当飞行员太危险,让他不要去。蒋盛祜对母亲说,每个人都是要死的,但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如果能为国捐躯,即使是死了也不怕。他引用古人的话“大丈夫当死于疆场,以马革裹尸还”来劝说母亲,说自己进入航空学校当飞行员是为了保卫国家的领土,而家里有哥哥照顾,让母亲不要挂念他。
蒋盛祜从航校毕业,曾开着飞机在家乡兴安高尚镇的上空飞了几圈,全村的乡亲们都跑出来看,为村里出了个开飞机的空军欢呼鼓掌。
蒋成义说,他的母亲是一位非常传统、善良的女性,在她的口中父亲孝顺、顾家。
“母亲说那时候父亲从工作地方回到家,第一件事便是先去看望父母,问候了父母后才回到妻儿这边。家里的大小事也总是要先和父母商量,对长辈十分尊重。”因此,他对父亲的认识首先是孝顺,而这也成为他们的家训。
蒋盛祜的孙子蒋洲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起了他从奶奶那听到的另一件事。蒋盛祜对家人总是特别牵挂,那时家里穷,蒋盛祜在外也总是放心不下家里的父母和妻子。有一次他的飞机正好要飞过自己村上空,他从机上抛下包裹,便是给父母和妻儿带的物资。
蒋成义通过过去航校的校报,看到了父亲年轻时候与同事们的合照,老照片里的父亲是那么年轻。父亲为祖国奉献了年轻的生命,而母亲守护着他,父亲去世后母亲一生未改嫁,一直将他抚养成人,吃了很多生活的苦,但她从未说过父亲一句不好。母亲去世后,家人将母亲和父亲的墓葬在了一起。
蒋成义说,家里没能留下父亲的遗物,近年来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等也曾联系过他,父亲生前的同事们写的回忆录等书籍也都赠予他,从那些书籍中他了解到了更多细节。他很感恩,父亲得到了英雄的礼遇。
2007年蒋成义回到家乡将父亲的墓重修,当地政府连同镇里几所学校及村民共同出资。由剑塔、16级台阶、内外圈组成的墓园有四五十平方米,墓前时常有人祭拜。
“努力学习,报效祖国”,蒋盛祜用生命做了注解。高尚镇江东村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蒋双武告诉记者,高尚镇江东村是一个传统村落,这里民风淳朴,村里人没有不知道蒋盛祜的。这些年来蒋盛祜的事迹在一次次爱国教育中被人们所了解,在村里他的事迹是最鲜活的,因为他们都生长在这一片土地上。当有人慕名来到村里,村民都愿意说一说这位英雄的事迹。
记者周文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