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钱引乡愁
桂林晚报
2024年04月09日
■马俊
外出游玩,忽然看到一棵榆树,榆树上结满了一嘟噜一嘟噜的榆钱儿。我仰望着榆树,觉得像在城市的街头遇见老友一样,有些错愕有些惊喜,忍不住脱口而出:“我小时候经常吃榆钱饭呢!”
我小时候食物匮乏,有时还会饿肚子。不过春天一到,母亲就会用底气十足的语气说:“四月的榆钱,五月的槐花,以后有好日子过喽!”这些农家院里的天然美食,像一个个节令的灯盏,把清贫而寂寥的日子点亮。相比槐花,我对榆钱更为钟情。我小时候以为榆钱是榆树开出的花,后来才明白那是榆树的果实。榆钱因为形状像钱币,得名“榆钱”,谐音“余钱”。老百姓喜欢榆钱,因为榆钱寄予着贫寒年代人们有“余钱”的美好期待。而在我们家,四月的榆钱带来的是春日的欢乐时光以及餐桌上的丰美享受。
榆钱小小的、薄薄的、圆圆的、绿绿的、仿佛轻盈的绿翅膀一样,不甚美丽却有灵动的风采。榆钱生长在榆树的细枝上面,一对对、一丛丛、一簇簇、一团团,看上去特别热闹。四月里,榆钱满树,嘟嘟噜噜的,看着就觉得心里特别满足。有这么多榆钱,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满树密密匝匝的榆钱,仿佛是美好纯真时光一样,因为大把拥有,就觉得时间也会为你停留。小时候,我觉得长大是那么漫长的事,而快乐总是触手可及。“东家妞,西家娃,采回了榆钱过家家,一串串,一把把……妈妈要做饭,让我去采它,榆钱饭榆钱饭,尝一口永远不忘它。”我家的老榆树上,玩伴小华像猴子一样上蹿下跳,他冲我喊:“你想吃哪串,我给你摘!”我仰望着小华,指着靠近南墙的那些榆钱说:“我要吃那里的,那里的榆钱长得多!”小华伸手够过去,一把摘下一大串,然后冲我着说:“我要丢下去了!”他“虚晃一枪”,榆钱没有丢下来。紧接着,他把榆钱朝相反方向丢下来。我被他指挥得团团转,却笑不恼,我们俩的笑声响彻农家小院。
我把地上的榆钱捡起来,码放到盆里,等母亲回家做榆钱饭。小华等不及吃榆钱饭,他撸下一大串榆钱,一把塞到嘴巴里,大口嚼起来。我闻到他嘴巴里有好闻的清香味儿,于是也摘下榆钱吃起来。榆钱真好吃,甜津津的。最美的是,榆钱可以敞开了吃,管够,反正榆树上有的是榆钱。四月的馈赠,真的是太慷慨了。
母亲做的榆钱饭,一直是我记忆中难以忘怀的滋味。
年年岁岁,榆钱饭喂养我们长大。我觉得吃着榆钱饭长大的那代人,身上的质朴已经深入骨髓了。后来我离开了家乡,在城里有了一席之地,但我依旧惦念着故乡的榆钱饭。
其实,如今故乡的榆树已经不多了,想要吃上一顿榆钱饭不容易,榆钱饭成了味蕾上的珍藏。我知道,我珍藏的,是童年的时光,还有对故乡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