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桎梏“打鸟坳” 如今蜕变“爱鸟界”
龙胜“千年鸟道”
频现万鸟齐飞盛景
桂林晚报
2024年04月09日

这是建新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拍下的候鸟成群迁徙的画面。(手机视频截图)
本报讯(记者沈青 刘净伶)4月初,在位于龙胜各族自治县江底乡建新村的广西建新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经常可以看到成千上万的迁徙候鸟在天空展翅翱翔。保护区保安股股长杨仁涛这样描述这幅景象:“鸟儿一群又一群地飞过头顶,场面非常震撼。”
昔日桎梏“打鸟坳”,如今蜕变“爱鸟界”。
建新自然保护区地处桂北山地,是越城岭山系的一部分。资料记载,这里自古以来都是候鸟南北迁徙的重要通道、重要栖息地和中途停歇地,被称为“千年鸟道”。然而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迁徙的候鸟一度成为人们捕杀的猎物,它们飞过的山谷被称作“打鸟坳”,“千年鸟道”不幸成了鸟儿们的“不归路”。
2002年,这里建立起了广西建新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林业生态、打击非法捕猎的力度逐渐加强。杨仁涛说,20多年来,每当候鸟过境,巡逻员彻夜不休来回巡逻,打击和震慑夜间集中捕鸟行为。
同时,森林公安民警和村委干部多年持续开展法制宣讲等爱鸟活动,让村民逐渐有了爱鸟和护鸟的意识。当地公安部门介绍,2015年至今,保护区内没有发生一起涉及鸟类捕杀的刑事案件。
得益于持续多年护鸟努力,“打鸟坳”如今重新成为了“爱鸟界”。
龙胜公安局生态环境保护大队辅警潘荣吉经常进出建新自然保护区。他说,今年迁徙季,延绵数公里的山间盘旋着各种鸟儿,成千上万数也数不清,像带子一样缠绕在山谷间。
建新村委黄家寨自然村村民夏玉军说:“保护区内多年持续护鸟、打击捕猎,让一些过去曾经消失的鸟儿又陆续回来了,让这里重新成为了鸟儿的天堂。”
村民、保护区、公安人员有直观感受,各项调查也提供了佐证。
据龙胜林业局2020年统计,每年迁徙经过建新自然保护区的候鸟约8万只。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勘测设计院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在建新自然保护区内常年生活的鸟类有139种,占广西鸟类总数687种的20.2%;候鸟有57种,约占广西候鸟物种总数的16.4%。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友邦和研究团队近年来多次在候鸟迁徙季实地考察,观测到经过建新自然保护区一带的候鸟数量逐年增多。
广西建新自然保护区负责人介绍,按照保护区规划,今后保护区将集科研、科普、旅游为一体,适当开展生态旅游,对资源进行可持续利用,促进乡村振兴工作的进程,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下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