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31

01版:头版

02版:又是一年高考时 之一

03版:又是一年高考时 之一

04版:读桂·关注

05版:读桂·关注

06版:读桂·社会

07版:读桂·社会

08版:聚焦中国

09版:聚焦中国

10版:深度国际

11版:深度国际

12版:燃情体育

13版:文娱关注

14版:读桂·闲情

15版:财经·彩票

16版:早上好

返回 2023年05月26日

名师:稳字当头
这些“锦囊”帮你提升备考效率

桂林晚报      2023年05月26日     
编者按
  2023年桂林高考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全市将有37903位考生参加高考统考。再过十来天,学子们就将奔赴考场,迎接挑战。
  今天起,本报推出“2023年高考冲刺特别报道”,我们邀请了多位专家,从考前准备、心理调适、营养搭配、出行服务等方面为考生备考、应考出谋划策。希望这些建议能帮助考生们从容面对考试,也祝愿学子们能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

  高考在即,如何抓紧最后的时间复习备考,是众多考生最关心的问题。
  今年参加高考的是广西“老高考”(即文理分科)的最后一届考生,高考统考科目仍设置为“3+小综合”,“3”是指语文、数学(分文、理)、外语3门科目,“小综合”指“文科综合”(政治、历史、地理)或“理科综合”(物理、化学、生物)。
  日前,记者联系了桂林多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请他们分学科梳理出了一份备考和应试“锦囊”,帮助考生们科学备考和答题,稳中求胜。

语文:注重积累 掌握答题技巧
  桂林中学高级教师蒋先乾表示,考前复习可先将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再过一遍,同时整理出以往的错题,研究出题人设计易错点的思路。
  针对不同的题型,在复习和答题时有一些技巧。
  例如,面对文学类文本问答题时,要抓住文体要素,答题时需考虑文题照应、读者感受角度等。含意题注意字面意思、浅层意思、深层意思,兼顾手法、内容、结构、情感和表达效果,扣住作品主题、作者情感取向和创作目的答题。
  想要在文言文阅读上拿分,应熟知课内实词含义。做翻译题时重直译,学会判断重点实词、活用词、特殊句式等关键考点,确保对应翻译正确。鉴赏古诗时,应读慢一些,尽量读懂诗歌,感悟诗歌意境。复习时应重视课本内的诗歌,特别是对要求背诵篇目的理解,以应对对比鉴赏题。
  要想答好语言表达题,应注重成语积累,复习标点符号用法和修辞手法构成、表达效果。如果遇到病句修改题,不要把语病想得太复杂。回答补写题前一定要通读材料,把握材料陈述(说明)对象和中心(特点),依据上下文判断补写句式和对象内容。
  写作方面,要注意“立意为上”,要重视积累观点和作文素材,形成个人独到见解。重视思辨训练,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写作时要工整书写,整洁的卷面也能给阅卷老师留下良好印象。

数学:筑基础 研真题 提技能
  市第十八中学特级教师易斌认为,想要在数学考试中多拿分,考生应当“筑基础、研真题、提技能”。
  “筑基础”就是夯实根基,考生应回归课本梳理知识,熟知数学基础知识(即概念、公式、性质、定理等),并用好错题本,根据错因查缺补漏。“研真题”即认真研究历年高考真题,通过历年真题捋清高考考查脉络,发现高考的命题范围、高频考点、变化规律,从而精准把握冲刺复习的方向;同时还要研透答题踩分点,提高答题的书写规范。“提技能”就是提升应试技能,要总结历次考试中用到的解题技巧及策略,并熟练运用,如答题时可采取“先易后难再杀回马枪”的策略,实现考试得分“最大化”。
  最后10天,考生可进入模拟高考的实战状态,坚持隔天下午3点到5点做一套模拟试卷,保持“手感”。解答题须防止“跳步”、“以图代证”、“答非所问”等丢分,要写中得分点,答题时应追求“会必对、做必得”,在能拿、稳拿中增强应试信心。

英语:夯实词汇基础 坚持训练听力和作文
  市第一中学一级教师张琳建议,最后的复习阶段,考生应做到“五要”,即“单词记背要坚持、课文诵读要认真、听力训练要重视、作文类型要练足、错题本子要用好”。
  具体来说,考生应熟记课标规定应该掌握的单词,也可把做过的模拟题、高考真题中遇到的一词多义、熟词生义的单词,及该单词所在的句子抄写下来进行记背,夯实词汇基础;课本中的文章和高考真题文章,特别是有长难句的文章,或者自己不太熟悉的体裁文章,应认真诵读;由于听力题占分较大,因此越是临近高考,越要重视听力训练,不仅要听听力练习题,还要听课文的录音,保持良好的语感和反应能力;练熟记牢各种类型的作文,如书信、新闻报道、演讲稿、欢迎词、通知、公告等。
  此外,考生还应当保持平稳的心态,不急不躁,静下心来完成每天的复习目标。
  下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