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优化桂林米粉“走出去”品牌策略
桂林日报
2025年04月25日
□廖芳芳
桂林米粉不仅是承载着深厚地域文化的“桂林经典”,更是推动桂林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与潜力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品牌是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更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象征。数据显示,目前桂林米粉堂食店超8000家,加工型企业约100家,行业全产业链年总产值已突破100亿元。但从打造桂林米粉“桂林经典”品牌来看,桂林米粉品牌建设仍存在传播体系不够完善、质量体系不够健全、产业载体发展不够成熟与相关支撑体系不充分等问题,在全球化竞争和消费需求多元化的新形势下,桂林米粉要实现从地方特色向国际品牌的跨越,需要系统性创新提升品牌价值。本文从品牌传播、质量管控、产业载体和支撑体系四大维度,探讨新形势下桂林米粉“走出去”品牌策略。
完善桂林米粉品牌建设传播体系。品牌传播不仅是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形象的重要手段,更是增强品牌忠诚度、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策略。首先,要深化文化IP赋能,塑造品牌独特性。深度挖掘桂林米粉文化内涵,提炼桂林米粉“千年传承”“山水馈赠”“匠心工艺”三大核心文化基因,开发系列文化衍生品与体验场景。通过建设桂林米粉文化主题博物馆、非遗研学基地等实体载体,构建“文化体验—消费转化—口碑传播”闭环。其次,要充分发挥线上线下平台效能,强化品牌触达力。借助网络电商平台,大力发展米粉产业网红经济、直播经济,制造桂林米粉“桂林经典”品牌热点话题,为桂林米粉品牌发展营造良好氛围。通过主流媒体、网络、展会、论坛等多种途径向外推介桂林米粉,鼓励和支持桂林米粉企业积极参加广交会、消博会等各类展览会,提升桂林米粉知名度。最后,要强化国际化思维,对外讲好桂林米粉故事。依托桂林国际融媒体中心,加强与国外网络名人合作,共创提供更符合海外受众文化表达、思维逻辑与价值理念需求的桂林米粉对外宣传作品,推动桂林米粉加快走出去步伐、迈向国际化。例如,2025年3月初,伊拉克博主“老王在中国”在抖音平台发布桂林米粉的视频作品,截至4月13日点赞量超16万、评论破2万条。
健全桂林米粉品牌建设质量体系。质量是产品品质的根基,而标准化和创新性是推动桂林米粉产业做大做强的核心。首先,要推进标准化建设,夯实品质根基。目前桂林米粉产业已经通过了《方便桂林鲜湿米粉》《方便桂林米粉》等相关标准,要加大力度推行现有桂林米粉系列标准,强化桂林米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使用规范,推动尽快出台《预包装桂林米粉外包装外文译写规范》,助推桂林米粉拓展国际市场。其次,要强化全链条质量管控,构建信任机制。加强桂林米粉生产全过程标准化监测和管控,规范种养、生产、经营和监管等行为,围绕食品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商标使用管理等问题,建立米粉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推动行业协会、第三方认证机构与消费者共同参与质量监督,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协同治理模式,增强国内外市场对品牌的信任度。最后,要推动非遗活态传承,筑牢技艺基础。构建“传承人培养—技艺研究—创新转化”保护体系,鼓励现代食品科技与传统技艺的融合创新,在保留核心技艺的基础上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稳定性。
提质桂林米粉品牌建设产业载体。产业载体是推动桂林米粉产业做大做强的加速器,为桂林米粉品牌价值提升和国际市场拓展提供重要支撑。首先,要加快建设产业集群,强化规模效益。在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国家战略布局下,立足绿色循环发展理念,培育壮大桂林米粉现代产业集群,加快桂林米粉产业园建设,完成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吸引大批优强企业投资。构建集原料基地、加工、包装、仓储、运输、销售于一体的运营体系,打造具有桂林特色的米粉产业集群。其次,要深化“文旅+”融合,创新消费场景。将米粉消费嵌入全域旅游体系,引导米粉企业、园区及相关产业配套基地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建设中的桂林米粉产业园等载体,打造集美食、文化、休闲、制作体验于一体的沉浸式桂林米粉文化中心。结合桂林地方文化和特色元素,持续推出桂林米粉文化研学路线。最后,要发展“跨境电商+海外仓”模式,拓展国际市场。协调和统筹各方资源在Lazada、Shopee、Amazon等跨境电商平台开设“桂林特色馆”,通过“数字人”主播直播带货、短视频等方式展示桂林特色产品背后的文化故事,提升品牌认知度与销量。利用国家对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离境即退税”政策,支持和鼓励具有外贸业务的桂林米粉企业在东盟、欧盟等主要出口地布局海外仓,实现“离境即退税”,缩短资金回笼周期,提升购物便利性。
夯实桂林米粉品牌建设支撑体系。推动桂林米粉品牌加快“走出去”步伐,离不开政策、人才、资金等方面的全方位支持。首先,要完善政策支持体系,设立桂林米粉品牌建设引导基金,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其次,要提升桂林米粉产业人才培养水平,充分发挥当地科研院所和高校的力量,开展桂林米粉产品研发、生产工艺、检验检测、品牌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人才培育。最后,要创新金融支持机制,开发“品牌贷”等特色金融产品,加大对联农带农效果明显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个体米粉门店的金融支持力度,带动米粉企业、上游农户、专业合作社与个体米粉门店扩大产销规模。
[作者系中共桂林市委党校教师。本文系2024年度广西党校(行政院校)系统重点调研课题“新形势下广西米粉‘走出去’的制约瓶颈和品牌策略研究”(2024ZDDY13)阶段性成果;2024年度校(院)重点课题“以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为统揽,加快构建桂林现代化旅游文化产业体系研究”(2024ZDKT004)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