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综合新闻

03版:关注

04版:县区新闻

05版:清廉桂林

06版:健康桂林

07版:时事

08版:时事

返回 2024年07月09日

“头”痛医“心”

——市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外科团队开展微创卵圆孔未闭封堵术解除患者“心病”

桂林日报      2024年07月09日     

  卵圆孔未闭封堵器。 廖国梁 摄
  □本报记者徐莹波 通讯员廖国梁
  近日,在桂林市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三病区,市民周女士在接受经食管超声引导下微创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后,终于摆脱了持续3年多的头痛困扰。
  “真没想到,头痛了几年,竟然是因为心脏里面有一个孔。”周女士对市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三病区主任医师陈磊说,“感谢你们帮我查出病因并解决问题,帮助我恢复健康。”

  头痛3年多,竟是因为多了一个“心眼”
  周女士今年56岁。从2021年起,她经常出现头痛头晕的症状,自行试过很多方法缓解头痛,但效果都不理想。今年5月以来,她的头痛发作频率增多,无法缓解,严重影响到正常工作和生活。
  近期,周女士来到市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就诊。接诊医生检查发现,她的右心声学造影为阳性。结合医院神经内科会诊意见,接诊医生考虑其反复头痛头晕与卵圆孔未闭密切相关。
  陈磊介绍,卵圆孔是胚胎时期心脏房间隔的一个生理性通道。大多数人的卵圆孔在出生后一年内自行闭合,未能闭合者在房间隔中部形成一个潜在的通道,即卵圆孔未闭。卵圆孔未闭是成年人中较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近年来医学界研究表明,卵圆孔未闭与不明原因脑卒中、偏头痛、脑栓塞、减压病等病症有关。
  陈磊说:“25%至30%的正常人都存在卵圆孔未闭,一般对身体没有影响,大部分患者不需要治疗。只有约10%的卵圆孔未闭患者在成年后出现相关症状,需要进行治疗。”

  “绿色”封堵,针眼大小创口完成手术
  对于有症状的卵圆孔未闭治疗,传统的方法是外科开放手术,但因为创伤大,容易引发并发症,近年来已经很少采用。随着科技的进步,经X线介入封堵是目前主流的治疗方法。
  考虑到周女士的情况,心脏中心外科团队决定采用更前沿的技术为她治疗——经食道超声引导下卵圆孔未闭封堵术。
  据了解,这一技术是心脏大血管外科专家、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孙江滨和陈磊团队的特色技术,手术全程在超声引导下完成,可实现介入手术“零”射线,具有手术时间快、无辐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适用人群广等特点。
  “相较于X线介入封堵术,采用经食道超声引导下的介入治疗可避免X射线对人体的损害,医生可脱去一身厚重的铅衣,轻装上阵。患者也不需注入造影剂,适用于对造影剂过敏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孙江滨介绍。
  在手术前,孙江滨、陈磊团队仔细分析了周女士心脏超声特点,预估手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方法,对手术流程制定了完善的预案。
  手术期间,在医院麻醉科、超声医学科紧密配合下,心脏中心外科团队首先经食道超声心动图观察周女士的卵圆孔解剖结构及测量内径和长径,并在股静脉穿刺一个约为针眼大小的小孔;接着,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引导,封堵器经鞘管通过卵圆孔释放封堵伞,同时在超声心动图监护下对封堵伞进行牵拉试验;最后,经食道超声评估,封堵器位置正常,无残余分流,手术顺利完成。
  孙江滨介绍,心血管疾病治疗的微创化、无创化是未来的趋势,经食道超声可直观清晰显示卵圆孔位置、解剖及其周边信息,为患者选择匹配的封堵器,实时引导输送器到达缺损部位,实现精准卡位封堵。
  孙江滨提醒,成年人如果长期反复头晕、头痛、胸闷不适,又找不到原因,建议先做超声检查心脏,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初筛是否存在卵圆孔未闭的情况,最终行经心脏右心声学造影检查确诊,以判断这种反复头晕、头痛、胸闷不适等症状是否与心脏卵圆孔未闭有关。另外,对于不明原因的青年脑卒中、晕厥等患者,更应关注卵圆孔是否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