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福罗锦镇:彩调周周唱 赶圩免费看
桂林日报
2024年07月09日

剧场门口,爱听彩调的罗锦群众坐着、蹲着、站着,都听得有滋有味,连狗都入了神。 记者何平江 摄

传统彩调剧目依旧能唤起现代人的共情。 记者何平江 摄
□本报记者何平江
通讯员李小林 杨雁婷
在永福县罗锦镇上的彩调剧场,每隔一个圩日就有一场彩调剧精彩上演。来自十里八乡的群众慕名而来,坐在宽敞的剧场里,伴着锣鼓镲的节奏,听着“伊嚯呀嚯啦嘹嘿”的唱腔,感受着在罗锦这片土地上流传了400多年的古老旋律。从今年开始,到镇上看一场免费的彩调成了罗锦老百姓赶圩的重要活动。
7月5日是罗锦镇圩日。早上8点过后,十里八乡的群众陆续来到镇上。与其他乡镇圩日不同,罗锦圩最先热闹起来的不是农贸市场,而是彩调剧场。
当天上午9点半,罗锦镇联谊彩调队要在剧场演出传统彩调《三代婆媳》。9点不到,能容纳400人的剧场就快坐满了,有的奶奶边给孙子喂食边等着好戏登台,没找到座位的男人们在门口抽烟闲聊。
江月村62岁的向明荣骑了十几公里摩托车专门赶来。“自从这里有演出后,每次来赶圩,必须是先过来看看当天有没有戏。”向明荣说,自己从小就听彩调、唱彩调,骨子里就喜欢调子。以前只能在逢年过节才有演出,还要各个村跑,很不方便。“现在好了,政府组织全镇的彩调队在剧场里轮流表演,不仅可以遮风挡雨,不被日晒雨淋,有舒服的椅子,还不收门票,真是给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
当天演出的联谊彩调队是罗锦镇最活跃的彩调队之一,“彩调周周唱的第一场是我们唱的,我们的队员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只能用业余时间来排练,演出中队员们都要兼任几个角色,是化装师,是演员,也是乐师。尽管不是专业演出队伍,但每一次演出我们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无论是化装、服装还是表演,都力求能把最好的状态呈现给观众。”
两个多小时的演出,演员们使出浑身解数,观众也看得十分投入,很少人“早退”。演到精彩处,还有观众主动打赏。结束时,有的老人依然感觉不过瘾,直呼“好好看,下次还来”。
据罗锦镇政府负责人介绍,这场演出是罗锦镇自年初举办“彩调周周唱”活动以来的第二十场。罗锦是彩调的发源地,素有“彩调之乡”美誉,全镇活跃着17支彩调队。
彩调在罗锦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可以说是刻在罗锦人骨子里的旋律。
2024年初,罗锦镇党委、政府决定利用镇上的彩调剧场,实施“彩调周周唱”文明暖心活动,每隔一个圩日免费为群众进行一场演出。活动实施半年来,不仅丰富了广大群众的业余生活,提高了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同时也为全镇彩调爱好者搭建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对促进彩调艺术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