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带领乡亲们将温克葡萄种成特色产业
桂林日报
2024年07月09日

▲蒋清元照看葡萄情况。
□讲述人:蒋清元
□整理/图片:记者刘健 通讯员杨长波
我叫蒋清元,是兴安县漠川乡保合村委委员,也是当地温克葡萄种植户。其实,在种植葡萄之前,我做过很多事情,包括去广东打工、做工地,还在村里开过农资店。让我决定投身农业的原因,一来是家里有母亲要照顾,二来我也发现,外面的机会在逐渐减少,未来真正的机遇在农村。
其实,早在2003年,漠川乡就开始种植葡萄。一开始,家家户户都只是种着自己吃,后来有人慢慢种得多了,偶尔也拿去集市上卖一卖。葡萄的种类也是五花八门,有的种植夏黑,有的种红提。
最初,我也是跟着村里人一起种植,夏黑、红提和维多利都种过。我记得种了5年左右,收成一直不是很好。再加上漠川的温度低,葡萄上市比较晚,等我们的葡萄成熟,市场早就饱和甚至有退市的势头了。
漠川温度比外面低好几度,这是我们没有办法改变的。如果还要种植葡萄,就要寻找别的突破口。后来,我看中了冬季市场。2015年,我和几个村民几乎同时种植起了温克葡萄,这种葡萄口感很好,外观美丽,果粒大,吃起来味极甜,糖度20度以上,肉质脆爽。漠川河谷的土壤、气候和水质非常适合温克葡萄的种植。加上温克葡萄果实糖分足、耐贮运、颗粒大、生长期长,比其他品种晚熟,错开了葡萄上市的高峰期,刚好弥补了中秋节葡萄市场的空白。那时候市场上基本没有别的葡萄了,此时上市的温克葡萄价格也相对较高,亩产值能达到两万元左右。
温克葡萄的投入相对较大,光是打桩、建雨棚每亩投入都要7000元,所以前期更多人是选择观望的。当然,我们也经历了许多困难,包括雨水多、施肥、杀虫等等,这些“雷区”我们全部都踩过。一开始,我种植了3亩,到现在我一个人就种植了10多亩。村民看到收益高、成效好,种植热情一下就在漠川蔓延开了。短短几年时间,漠川看不到一块“闲田”,除了种植水稻和蔬菜以外,其余田地基本上都是温克葡萄,产业发展的势头挡也挡不住。
现在漠川乡获“中国温克葡萄第一乡”称号,桥头、长洲、榜上等10个村委,主导产业都是温克葡萄。全乡示范区有无公害认证温克葡萄1600亩,葡萄专业合作社8家。示范区温克葡萄种植总面积达1.02万亩,产量2万吨,产品远销国内各大城市,农民种植葡萄人均增收1.2万元。
不能说漠川温克葡萄产业发展都是我的功劳,但温克葡萄成规模种植确实是从我们这一批人开始的。
现在,温克葡萄已经开始挂果,村里的每户人都在进行疏果工作。在劳动之余,我又有了新的想法。就像之前说的,温克葡萄在漠川已经有超过万亩的种植面积了,对农民的积极性来说,这是好事。但对市场来说,温克葡萄或许也在接近瓶颈期。首先,我们的产量逐年增多,市场承载量始终是有限的;其次,葡萄越种越多,在质量把控上难免会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困难,今年,我联合了25家种植户成立合作社,在这90多亩种植基地做一个实验,集中管理、统一技术和标准,争取让温克葡萄的品质再上一个台阶,再形成统一的品牌。如果我们实验的效果好,相信其他人也会跟着我们一起做。
今年,我们的果都比较小,产量会比去年低一点。但这并不是一件坏事,产量低,温克葡萄的价格相应会上涨。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温克葡萄都是我们漠川种植户的“宝贝”。实话实说,漠川是一个比较偏远的乡镇,有这么一个大规模的产业不容易,大家也都很珍惜,几乎全身心扑在了温克葡萄上。目前大家的效益都还不错,但提前谋划以后的市场也刻不容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