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在桂林大剧院上演川味呈现苏轼人生风景
桂林日报
2024年05月23日

剧照。记者周文琼 摄
本报讯(记者周文琼)他为何能在中国文学史和历史上具有那么崇高的地位?他为什么每次被贬,在黄州、惠州、儋州,他都能造福一方百姓?“东坡肉”是怎么做出来的……20日晚,话剧《苏东坡》在桂林大剧院上演,以人话史,以史言情,通过演绎东坡故事,成功引发了现场观众的情感共鸣,现场掌声雷动,热情观众直言,“看了话剧《苏东坡》之后为我们深入了解苏轼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苏东坡一生所著诗文无数,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苏东坡自己留诗云:“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正是这二十余年间,他经历着北宋政局的风云变幻,与把控历史的人物——宋神宗、王安石、高太后、司马光等有着重要交汇。他两番被贬谪,被贬之处远至天涯海角,有妻妾一路相随,躬耕田间,其乐陶陶,倒也不觉得悲苦。也一度被重新启用,官居要职,朝中政局动荡,波谲云诡,他也未曾受宠若惊。无论境遇如何,苏东坡始终保持乐观豁达的精神,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并作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生动形象存在于中国历史人物画廊中,可爱可亲,别具一格,熠熠生辉。话剧《苏东坡》从乌台诗案案发说起,追溯了苏轼从44岁至64岁间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二十余年间,无论境遇如何困苦,他始终保持乐观豁达的精神,他从苦难中发掘出了生活的热情和意义,最终成就了他的伟大。
话剧以苏东坡的宦海沉浮为线索,结构了他眉山成婚、湖州陷狱、汴京受审、杭州疏浚西湖、黄州躬耕东坡、惠州引水入城以及儋州教书育人等场面,这些场面不按严格的时间线索,而是以场面间的逻辑关系碰撞来组织。这部话剧在音乐、舞美、灯光、服装上也很受观众喜爱。另外,苏东坡出生在四川眉州,话剧采用了四川元素,如眉州方言、川剧帮腔等,非常具有四川特色。
几乎每个中国人从小学开始就知道苏东坡。一位观众在演出后感慨说,话剧版《苏东坡》舞台效果、演员表演的呈现都让人耳目一新,特别是情绪随着苏东坡后半生的颠沛流离而跌宕起伏,让人对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