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县瓜里乡:
“农”墨重彩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桂林日报
2023年12月28日

▲瓜里乡党委书记张优光(左二),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唐国辉(左一)开展瓜里乡群众安全感和执法满意度大走访大宣讲活动。

▲农民丰收节上,村民进行歌舞表演。

◥包装待售的瓜里乡富硒大米。
□本报记者汤世亮 通讯员陈颖 李松鸿
瓜里,形似一金葫芦瓜,故名瓜里。新一届乡党委、乡政府班子成立以来,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生态立县、农业稳县、产业强县、文旅富县”发展思路,着力打造“福禄之乡·生态瓜里”,以推进特色党建品牌和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为契机,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和地域优势,推动生态环境对农户增收“提质增效”,积极引导农户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基层治理夯实平安基石“不动如山”,切实提高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强化履职为民推动民生实事“加速奔跑”,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打造生态宜居美乡
引领乡村产业振兴
在桂北地区,一个充满活力和潜力的生态宜居美乡正在崛起。瓜里乡通过打造“福禄之乡·生态瓜里”和“百草之乡”,充分发挥当地生态优势和地理优势,以科技引领特色产业增产增效,积极推动种植养殖业转型升级,打造集养殖、休闲、旅游、加工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链,带动广大农户增收致富。
资源县瓜里乡党委书记张优光表示,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产业。瓜里乡坚持系统思维,发挥生态优势,紧扣“五个振兴”任务,深挖特色要素,确定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围绕土地、高山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出稻渔综合种养、富硒鱼米、中华肾果、晚秋黄梨、罗汉果、三木药材、高山冷水鱼、一品鸡等特色产业,以乡村田园风为核心建设“桂北最美田园小镇”,通过盘资源、塑产业、拓市场、融三产,打造了一个集科技渔业养殖、现代稻米种植、农耕文明研学、中草药材康养、田园式乡景为一体的贯通产供销、融合农文旅的复合型特色乡镇。同时还结合瓜里实际,走出一条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全面实施产业振兴和旅游振兴工程,谋划了“一心二带三区”发展思路(“一心”:以瓜里乡集镇为中心;“二带”:以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经济为主的旅游经济带和以名特优农产品种养为主的特色产业带;“三区”:十里坪坦高山自然公园旅游区、金江石屋水休闲康养避暑区和白竹龙头石奇石景区),为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绘就“福禄之乡·生态瓜里”新蓝图提供了有力支撑。
富硒稻螺渔综合种养殖模式极具特色,瓜里乡充分发挥其高效、环保、可持续等优点,通过科技引领赋能渔业增产增效,并带动当地农户积极参与渔业养殖,现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好地推动富硒稻螺渔综合种养殖模式发展,瓜里乡还建立了“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订单+农家乐”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党支部为核心,以合作社(公司)为基础,以农户为主体,以订单为支撑,以农家乐为外延,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推动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发展。
除了富硒稻螺渔综合种养殖,瓜里乡的晚秋黄梨、中华肾果、罗汉果、三木药材、高山冷水鱼、一品鸡也极负盛名,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到观光游玩的乐趣,还可以品尝到当地的美食佳肴。随着种、养、游、加工等链条的延伸和完善,瓜里乡的特色产业综合效益逐步释放。这些景点和果园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体验,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今年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党旗领航助春耕 瓜田垄里育青苗”活动,承办了“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供销大集”活动,推动形成“南有中峰葡萄”“西有车田辣椒”“北有瓜里富硒稻”三足鼎立新格局。
为了发挥生态优势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瓜里乡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在种植养殖过程中,采用环保技术和措施,确保水质和水域生态系统的健康,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发挥党建引领优势
创新乡村治理模式
瓜里乡以党组织为核心,着力发挥基层党组织法治领航作用,打造了以党建培育人才、用人才引领法治、靠党风带动民风的乡村法治建设体系。严格落实领导班子成员包村联户制度,常态化开展走村入户,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通过党员亮身份、党员户挂牌、党员联系农户,推动党员在乡村自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选拔了一批有文化、能吃苦、肯干事、敢担当的同志充实“法律明白人”队伍。还建立了“1+1+N”法律服务制度,即“1”名明白人,“1”名微网格员,积极回应“N”名群众对法律难点、热点问题的需求,深入村屯、田间地头和中小学校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切实增强群众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今年来,全乡开展禁毒、普法、反邪教、防新型网络诈骗等贴近群众的宣传30余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万余份,发放法律服务便民服务卡300余份。
为加强网格化管理,瓜里乡各级网格还建立一支“一岗多责、一专多能”的基层网格员队伍,在网格内建立党支部,网格长由党支部书记兼任,“两委”等人员兼任微网格信息员。整合党员、退休干部、退伍军人等力量成立网格志愿者队伍,形成了共建共享、群防群控的社会治理格局。微网格信息员和志愿者队伍深入微网格,实现对网格内人口构成、特殊人群分布、治安隐患、矛盾纠纷等信息的动态收集;开展法制大宣讲、信息大摸排、纠纷大排查、隐患大整治等行动,有效提升网格内社会治理水平,各级网格按照“一网格(微网格)一微信群”模式全部建立网格管理群,实时发布党委、政府权威信息,及时收集社情民意,高效解决群众诉求;同时依托综治信息系统、雪亮工程、综治视联网等平台,对辖区内社会治安状况开展整体研判和动态监测,并提出意见建议。建立“4+1”劝返工作机制,即“1名联村领导+1名综治中心人员+1名派出所人员+1名包片村干+1名村反诈工作队员”对滞留缅北人员和其家属开展动态跟踪管控和劝返工作,成功劝返4名滞留缅北窝点人员。
为破除乡村陋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时代新风吹遍乡村,让村民文明素养得以内化于心、外践于行,瓜里乡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把小广场、小庭院、树脚下、小火炉边变成“宣讲场所”,“普通话”改成“土方言”,“小案例”讲清“大道理”,让党的新思想、新政策与群众生产生活有机融合,把党的创新理论面对面、点对点传递给群众。还整合乡、村二级现有公共服务阵地资源,横向融合党群服务中心功能,纵向整合农家书屋、文化广场、村级公共文化传媒中心、“扫黄打非”工作站点等资源,推动形成文明实践矩阵效应。通过整合各类队伍资源、阵地资源、人才资源,形成文明实践“全乡覆盖”组织体系。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带动,积极培育、选树、宣传先进典型,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充分展示了“孝慈仁爱、勤劳朴实、互信互助、和合安乐、自立自强”的瓜里文化。
坚守执政为民理念
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建设瓜里生态加油站,使得居民再也不用去20公里外加油;白水村黄土塘桥梁项目的建设,居民的日常出行更便捷;乡村助老服务的开展,使得老年人生活品质进一步提升……今年,资源县瓜里乡用心用情办好实事,惠及民生,交出了一份温暖答卷。
“我们瓜里终于要有自己的加油站了!”这一消息传遍瓜里乡的大街小巷,困扰众多居民的“急难愁盼”终于得到了解决。
瓜里乡区域面积约240.5平方公里,总人口2.4万人,辖区内共有11个行政村,223个村民小组。过去,居民加油需要去20公里外的加油站加油,给居民生活生产造成不便。现在又加上家用、农用、工程用车燃料需求与日俱增,让老百姓对加油站这类便民项目的期盼日益增高。当倾听到来自群众最急切的呼声后,瓜里乡党委、政府迅速组成工作专班,向上向上级部门争取项目资金,向下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经过充分调研、协调和招商,今年,瓜里乡生态加油站于9月11日正式开工,目前已完成基坑开挖、承台地基处理等工作,预计2024年2月底投入使用。为保证项目进度有序推进、质量达到要求,瓜里乡党委、政府健全完善工作机制,组织人员依照法定程序,全程做好施工进度的跟进工作,跟踪掌握工程进展情况并指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还多次到现场开展调研和视察活动,协调解决相关困难和问题,推动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力争做到让群众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除此之外,瓜里乡还围绕民生项目,奋力把“施工图”变成“实景图”。在聚焦居民关切和诉求的同时,更加注重精心组织和狠抓落实,力争把每一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让居民看到项目就在自己身边,让老百姓感受到乡党委、政府的关怀。2023年瓜里乡十里平坦丰绿生态园产业基地项目、瓜里初中学生宿舍楼项目、资源县农耕文化展示中心、瓜田垄里——富硒“稻渔”共生高效农业观光示范区、白水村黄土塘桥梁等项目顺利开建,真正体现出“民生财政、节用裕民”的发展理念,让政府“过紧日子”,保障老百姓“过好日子”。
(本版图片由资源县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