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工业乘风破浪奋力前行
桂林日报
2023年12月28日
□本报记者徐莹波
3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排名广西各设区市第一;兴安碳基材料、中化三环(桂林)10万条/年高性能民用航空轮胎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新开工或加紧建设;全年预计有80多家企业上规……临近岁末,盘点桂林2023年工业发展图谱,由一批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带头引领,众多“专精特新”企业、中小企业配套成“串”的工业链条熠熠生辉,托起“桂林制造”的高质量发展成果。
一年来,桂林强力推进产业振兴战略,奋力打好工业振兴攻坚硬仗,持续补短板、锻长板,着力引优育强、孵新扶微,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持续加速新型工业化,全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至10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1至9月,全市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3.5%,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8个百分点。
做强龙头 加快产业集群发展
近日,记者来到桂林经开区,在桂林领益智能制造产业园一期二阶段项目建设现场看到,3号厂房正进行混凝土浇筑,4号厂房、2号动力站等正进行装修施工。
记者在桂林领益制造有限公司看到,模具厂房和2号厂房的各个车间内,各类自动化机器设备正在有条不紊地运转,工人们在加紧生产,好一派热闹景象。“受市场回暖的利好影响,近期公司订单持续增长。”桂林领益制造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公司全力以赴加紧生产,努力开拓市场,生产经营取得较好成效。1至10月,公司实现产值6.09亿元,同比增长91.2%。
随后,记者来到广西新桂轮橡胶有限公司,在炼焦车间、制备车间里,机器轰鸣声不断,工人们都在紧张忙碌,一个个新轮胎陆续下线、装车,运往世界各地。新桂轮公司副总经理丁盛表示,1至10月,公司实现产值7.5亿元,同比增长34.36%,累计生产子午胎92.77万条。
桂林经开区管委会相关人士介绍,今年,经开区聚焦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工作,不断延链、强链;围绕华为、深科技、比亚迪、领益智造、三金、福达等龙头企业,在数字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终端结构件、新药品研发生产等方面寻求开展全面深入合作;推动桂林华为信息生态产业各项改革;先后引进达远OLED显示产品及终端应用项目、深圳作为智能护理机器人生产项目等,有力推动相关产业链企业聚集发展,进一步完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1至10月,经开区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7.17%,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9%。
经开区的快速发展只是我市做强龙头企业,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年,我市出台《桂林市贯彻落实强龙头壮产业行动方案工作措施》等政策措施,通过强化用地、人才等多种方式支持龙头企业做强做优。实施产业链提升行动,围绕四大主导产业,积极引进重点产业链紧缺的优质中小企业、配套企业,纳入全市供应链体系,形成以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为引领的产业集群。
7月,自治区工信厅公布广西第一批链主型龙头企业名单,燕京漓泉、桂林三金、君泰福等3家桂林企业榜上有名。9月,全国工商联发布“202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力源粮油榜上有名,成为广西入选的4家企业之一。我市还精准培育企业上规入统,1至11月,已入规荔浦市新鸿兴多层电子科技等工业企业56家,预计全年有80多家企业上规,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罗汉果大健康产业、生物医药等一批产业集群;七星区电网输配电控制设备集群获认定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荔浦市衣架家居产业、七星区电网输配电控制设备集群获认定为自治区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创新引领 推动中小企业“升维”
7月,工信部公布第五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和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复核通过名单,其中,桂林量具刃具、桂林国际电线电缆、桂林电器科学研究院等3家桂林企业上榜,数量位居广西各市第一。
为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今年,市政府出台《桂林市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包括健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支持培育强优企业、要素供给应保尽保、加大融资支持力度等10方面内容共18项措施。同时,我市还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倍增计划,即每年培育入库30家以上市级“专精特新”企业,2年内全市各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翻一番,3年内全市各级“专精特新”企业产值总量翻一番。
在一系列“阳光雨露”滋润下,桂林“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实现持续增长,今年新增14家自治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已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4家,总数位居广西各市第一;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企业116家,总数位居广西各市第二。另外,还有创新型中小企业131家。(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