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问题研究》
桂林日报
2023年12月19日
□钟瑞添
中共中央宣传部于2021年编著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强调指出:“同实际结合,同群众结合,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具有的特点和优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坚持将党的创新理论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相结合、同亿万人民群众所思所愿所盼相结合,在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方面开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全面总结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功做法和基本经验,持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为广大干部群众所了解和掌握,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当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
2023年4月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彭俊桦、庞乃燕所著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问题研究》一书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提出了许多可供操作的对策建议,是一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力作。该书除绪论外,共分为七个部分内容。绪论部分依次阐明了研究的缘起、研究意义、研究综述、基本概念及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点。在第一部分,该书阐述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渊源。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思想理论教育思想,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深厚理论根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以及习近平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相关论述,则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问题研究的直接理论依据。该书的第二部分,分析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境遇。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并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这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主要机遇。与此同时,意识形态也面临着以下挑战:境内外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潮交流交融交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铲除腐败滋生土壤任务仍然艰巨。该书的第三部分说明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目标任务。即: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群众,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在全社会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共同理想;不断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该书的第四部分阐述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遵循,一是做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关注人民利益诉求,促进人们自由全面发展;二是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转换,用符合人民群众特点的简单而质朴的语言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讲清楚、说明白,从而使人们更好地理解、接受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三是坚持联系实际,了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对象的特征,找准人民群众的思想共鸣点和他们利益的交汇点,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此外,还要通过坚持改进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该书的第五部分探讨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要的方式方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包括帮助人民大众学习和领会马克思主义、促进他们在情感上认同马克思主义以及引导他们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自身实践等诸多环节,所以可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式方法概括为:理论教育与价值引导相统一;正面宣传与澄清谬误相统一;示范引领与自觉实践相统一。该书的第六部分阐明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抓手。专著指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着眼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梳理和总结新时代党中央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领域。概括而言,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抓手有:切实加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创造良好舆论环境;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重要精神支撑;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夯实群众基础。该书的第七部分是研究的落脚点,即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策略。这部分说明广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队伍不仅要从理论层面了解推进工作的目标、内容、重点,而且要深入总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的主要特点和基本经验,不断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落小、落细、落实。新时代新征程上,掌握科学理论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坚持为民担当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遵循传播规律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本问题研究》一书紧密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引,系统探讨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它对于新时代新征程上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一定具有很好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作者系广西八桂学者,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