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01版:头版

02版:要闻

03版:综合新闻

04版:社会生活

05版:专版

06版:县区新闻

07版:史读桂林

08版:理论

返回 2023年12月19日

传承桂林抗战文化资源 赋能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

桂林日报      2023年12月19日     
  □汤志华 陈红惠
  在伟大的全民族抗战时期,桂林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条件,在中共中央南方局和桂林八路军办事处的领导下,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坚持以新民主主义文化为指导,吸引了各地的进步文化名人汇聚桂林,创办了大量的文化机构,创造了大量的文化产品,举办了大量的文化活动。当时,先后在桂林创刊、复刊的报纸杂志有200多种,开设的书店、书局、出版社有200余家,出版的书籍上千种,各类文化演出团体也有60余家,桂林由此成为了当时享誉全国且在世界都有重要影响的抗战文化中心。

  一、桂林的丰富抗战文化资源及其重要价值
  斗转星移,时过境迁。桂林目前尚留有的抗战文化遗存主要包括抗战领导机关遗址(中共南方局和“八办”)、军事战场遗址、烈士或名人纪念碑、日军侵略罪证遗址、抗战团体机构旧址、社会名人和文化名人住址、抗战史料的宣传品和出版物等七大类,遗存整体呈现出类别丰富、内容翔实、数量庞大、价值充盈的特点。这些历史遗存是全国抗战文化历史和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彰显了桂林在中华民族抵御日本侵略者上所作的重要历史贡献,而且凝聚成为今天桂林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物态基础。桂林抗战文化资源所彰显的爱国主义文化、科学民主文化、艰苦奋斗文化具有深刻的人民性、政治性、抗争性,其纪念意义和教育价值显著,具有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其一,桂林抗战文化资源集中体现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文化,具有深刻的人民性。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的正义战争,爱国主义是桂林抗战文化的灵魂和主题。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坚强领导下,处在抗战大后方的桂林人民众志成城共同抵御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爱国情怀令人震撼。当时身处桂林的文化名家创作出大量反映抗战、热爱祖国的文艺作品,举办了众多声势浩大的救亡活动,为抗战必胜讴歌、为民族复兴呐喊。爱国主义旗帜下强大的人民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在新时代条件下仍然熠熠生辉,能够把“爱我中华,振兴中华”的精神嵌入人民心灵深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强大精神力量。
  其二,桂林抗战文化资源充分彰显了追求进步、追求真理的科学民主文化,具有坚定的政治性。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桂林抗战存在着两条路线、两个抗战前途、两种中国命运的斗争贯穿文化思想领域的各个方面。在周恩来、李克农、郭沫若等领导推动下,《新华日报》《救亡日报》等推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尤其是毛泽东思想的游击战、持久战等理论在包括桂林在内的抗战大后方的广泛传播。先进的思想理论不仅正确指引了当时的抗战运动,而且在抗日战争胜利70多年的今天,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先进文化发挥着磅礴伟力。“马克思主义行,尤其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信仰信念深入人心,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不断夯实着新时代全体人民的历史主动精神。
  其三,桂林抗战文化资源本身内蕴的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艰苦奋斗文化,具有突出的斗争性。抗战时期的桂林属于国民党统治区,由于当时国民党的文化独裁,使得发展进步文化事业面临着极为复杂艰难的政治环境、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当时会聚桂林的15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学者文化名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即使身处逆境,依然发挥着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努力创作出反映时代要求、人民需要的抗战文化作品,为民族独立解放鼓与呼、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正义事业鼓与呼,前赴后继、不断奋斗,直至取得抗战最后胜利。这种不懈奋斗的斗争精神对于新时代教育、激励和增强广大人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使命担当具有重要价值。
  其四,桂林抗战文化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重要组成,具有重要的世界影响和国际性特征。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桂林抗战遗存中的美国飞虎队遗址和纪念馆充分反映了桂林抗战文化的国际性影响。桂林的抗战文化是与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和世界人民的正义斗争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深入挖掘其中的历史与时代价值,对于新时代加强桂林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国际交流,进一步扩大抗战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进而努力打造成为国际旅游胜地和世界级旅游城市具有重大意义。

  二、文旅融合赋能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
  其一,以“桂林抗战文化+”的形式推动红色文旅高质量发展。目前,桂林抗战文化遗产中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共有24处。在加强现有遗存文博场馆建设和展陈的同时,要继续整理挖掘桂林的各类红色足迹和非物质红色遗存,并通过桂林抗战文化+自然山水风光、桂林抗战文化+少数民族风情、桂林抗战文化+文创产业发展等方式,促使红色遗存“碎片化”散落向“串珠成链”效果转变,从而不断推动桂林红色文旅高质量发展。
  其二,聚焦特色文化品牌打造,提升桂林红色文旅的核心竞争力。文化抗战在桂林抗战历史中尤为突出,影响深远。因此,要充分挖掘桂林文化抗战的红色资源和历史传承,激活其中内蕴的“文艺基因”和“历史记忆”,紧扣桂林抗战文化和西南剧展等重大历史主题,有效激发“桂林抗战文化名城”的独特影响力、吸引力和引领力。通过打造桂林艺术节等文旅平台,回应广大人民对高质量文化产品和精神需求的时代需要,着力推动桂林大中小学开设好抗战文化校本课程,让广大学子全面了解桂林抗战文化这段历史、认同桂林抗战文化中蕴含的时代价值,进一步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擦亮以“文化抗战”为核心的桂林特色文化旅游名片。
  其三,突出国际合作,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交流与传播。秉持桂林抗战文化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国际化发展理念,在“国际日”“漓江日”等重要国际文旅节庆中主动融入桂林抗战文化的主题宣传,积极推动文旅融合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要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建设所带来的扩大桂林历史文化名城和抗战文化名城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契机,主动对接国际旅游市场,加强世界反法西斯文化抗战国际化研究,用中国话语为世界友人讲活、讲好、讲透桂林抗战故事。
  总之,做好桂林抗战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需要关注融合化、品牌化和国际化的提升,要让桂林红色抗战文化资源“活起来”、让桂林抗战文化品牌“亮起来”、让桂林文化旅游“强起来”和“走出去”,进而赋能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
  [作者汤志华系广西八桂学者,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红惠系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项目来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历史性成就与历史性变革研究”(22VRC093);广西八桂学者项目“广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重大问题研究”【厅发2019(79)号】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