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现明代东林学派的思想光彩
——评东林学派文献整理的重要成果《顾宪成全集》
桂林日报
2023年12月19日
□尹楚兵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家喻户晓的楹联一般认为是出自明代东林书院的创始人和东林学派的领军人物顾宪成之手。
顾宪成(1550-1612),字叔时,别号泾阳,世称“泾阳先生”“东林先生”,南直隶无锡县(今属江苏)人。万历四年(1576)举乡试第一。八年(1580)中进士,授户部主事。迁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司员外郎。万历十五年(1587),因上疏刺及时政,先后贬任湖广桂阳州判官等职。二十年(1592),擢升吏部考功司主事。后历任验封司、考功司员外郎及验封司、文选司郎中等。万历二十二年(1594),因推选阁臣之事忤旨,被革职还乡。乡居后,致力于讲学和著书立说。万历三十二年(1604),倡修东林书院,与高攀龙等人讲学其中,时称“东林八君子”。万历三十六年(1608),起任南京光禄寺少卿。次年八月,赴任途中,因病折回。万历四十年(1612)卒,年六十三。谥“端文”。
顾宪成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生活的晚明时代,当时的皇帝明神宗沉湎酒色,疏于朝政,宦官、外戚、权臣借机揽权,牟取私利。他们相互勾结,操纵朝政,致使政治黑暗、财政枯竭,而人民因苛政暴敛被迫反抗的事件也层出不穷。由于国力衰弱、武备松弛,崛起于关外的女真族也开始不服明朝中央政府的管辖,并且逐渐构成对明朝的威胁。面对内忧外患、国是日非的形势,顾宪成主张用人唯贤,广开言路,希望神宗能励精图治。在东林书院讲学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要求整顿吏治,革除朝野积弊,在当时形成很大影响。思想领域,当时王学盛行,王学末流更是从狂禅走向空疏虚无。顾宪成以东林书院为阵地,通过讲学、论辩、著书立说,大力批驳王守仁“无善无恶心之体”之说和王学末流之弊,主张经世致用,开启了明末清初的实学思潮。
顾宪成这样一位在明代政治和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的名人,其存世文献却一直未得到系统全面的整理。作为研究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的青年学者,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学伟副教授关注到了学界的这个空白和缺憾,从搜集顾氏存世刻本,到文献的研读和校勘,前后历经五年,终于在2022年10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这部煌煌三巨册120万字的《顾宪成全集》,使得东林学派领军人物顾宪成的思想光彩,穿越400多年的历史,得以全面展现在世人面前。
王学伟老师编校整理的《顾宪成全集》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林学派文献整理与文献研究”阶段性成果,并入选“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笔者在研读之余,认为主要有以下特色:
一、文献搜辑完备
文献整理的首要工作,是尽可能将存世文献一网打尽。《顾宪成全集》问世之前,搜集顾宪成著述数量最多的是清人编刻的《顾端文公遗书》,除顾氏后人所编顾宪成年谱不计外,其中康熙刊本《顾端文公遗书》收录顾氏著述12种,光绪重刻本《顾端文公遗书》目录著录顾氏著述25种(实为24种,《寤言寐言》标注“是书与《以俟录》并入《泾皋藏稿》”),其中10种标明“嗣刻”,实际仅刊刻14种。《顾宪成全集》在此基础上,全面考察了顾宪成著述的存世情况,遍访广蒐,搜集存世著述25种,并辑录其乡试答卷和制义52篇,堪称迄今为止收录最为完备的顾氏全集。
除顾宪成本人著述外,为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顾氏的生平、著述和思想,书末又附附录四卷。附录一为顾宪成亡后,崇祯朝,其子顾与沐与朝臣请求褒恤、厚拟谥荫并进呈顾宪成生前书籍的上疏、参语,以及礼部的赐谥揭帖和马世奇所撰特恩录题词;附录二为顾宪成的传记及著述的题词、序跋、提要;附录三为《明儒学案·东林学案》顾宪成部分;附录四为《泾皋渊源录》八卷。《泾皋渊源录》汇集顾宪成师友门人学术交流的相关资料,是考察顾氏学术师承源流的重要参考文献,系首次整理出版。
二、点校精审细致
对顾氏存世著述,整理者精心遴选善本作为整理底本,除了准确标点,并参照其他版本进行认真细致的校勘,比对不同刻本之间的文字差异和内容详略,出具校记,订正底本所存在的文字讹误。另外,整理者还根据古籍整理的基本规范,对人名、地名、书名等专有名词加标专名线,大大方便了阅读。
三、编排科学合理
《顾宪成全集》分上中下三册。首为《整理说明》,全面梳理了顾氏的生平、著述,考察了其著述的存世情况,并对全书的编校体例作了说明。次为顾宪成本人著述。在顾宪成本人著述中,学术著作居前,学术性不是很明显的著作置后,以彰显顾氏思想家的身份。然后是整理者辑录的顾宪成的乡试答卷和制义。顾氏本人著述后,最后是顾宪成后人编纂的《顾端文公年谱》和附录四卷。这样的编排,既清晰合理,又能凸显顾宪成理学家的身份和整理者的辑佚之功。
顾宪成作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迄今学界对他的关注仍远远不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长期以来没有学者对其著述进行系统整理,缺少系统完备的文献支撑。《顾宪成全集》的出版,奠定了坚实的文献基础,相信必将推进包括顾宪成在内的东林学派相关研究的全面深入展开。
(作者系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