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

01版:头版

02版:一线探“重点”

03版:一线探“重点”

04版:寻访乡村老手艺之七

05版:寻访乡村老手艺之七

06版:读桂·社会

07版:聚焦中国

08版:聚焦中国

09版:聚焦中国

10版:深度国际

11版:深度国际

12版:燃情体育

13版:文娱关注

14版:读桂·闲情

15版:财经·彩票

16版:早上好

返回 2025年04月03日

消费贷利率“踩刹车”
多家银行上调至3%以上

桂林晚报      2025年04月03日     
  一路走低的消费贷利率开始“踩刹车”。自4月1日起,多家商业银行调整消费贷利率为不低于3%。这也意味着,在经历开年以来的“价格战”之后,商业银行消费贷利率将回归理性。
  分析人士认为,消费贷利率不是越低越好,它不仅有悖于“整顿内卷式竞争”,也有悖于“防范监管套利”,更有悖于“大力发展消费”的初衷。

  消费贷利率不是越低越好
  近年来,消费贷市场发展迅猛,贷款利率从“3”字头降至“2”字头,一再下探,部分城商行叠加补贴后甚至触及2.4%的“地板价”,过低的利率也带来了一系列潜在风险。
  记者从多位银行业人士处获悉,“暂停配发低利率消费贷利率优惠”这一情况属实。一位城商行负责人直言,“监管此举的原因系为避免无序、无底线的消费贷价格竞争,目前各家银行已经在修改宣传物料,应该会在全国范围执行”。
  “从实际市场情况来看,当下部分银行消费贷款利率已低于3%,较低的利率水平,极有可能导致银行处于赔本经营状态,给银行的稳健运营带来潜在风险。”一位股份制银行个贷部门人士说道。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个人消费贷款利率过低,可能产生一些负面作用:一是可能让消费者产生“利率幻觉”,不顾个人实际盲目申请,从而加重个人债务负担;二是消费贷款可能被套用、挪用,从而导致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资本市场、理财市场等。

  消费贷业务快速增长背后的风险显现
  近年来,受房地产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个人住房贷款增长乏力,消费贷逐步成为各家银行发力的重点。记者梳理已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的A股上市银行发现,过去一年,多家银行消费贷余额出现猛增。
  六家国有大行中,截至2024年末,中国银行非房消费信贷余额增长958.25亿元;交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加1568.37亿元,增幅高达90.44%;工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增加929.09亿元,增长28.3%;农业银行个人消费类贷款(含信用卡透支)余额较上年末增加2943.06亿元,增长28.3%。建设银行也在消费贷业务上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5278.95亿元,较上年增加1062.72亿元,增幅25.21%;邮储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余额29959.9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372.58亿元,增长4.8%。
  股份制银行中,招商银行消费贷款余额3961.6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1.38%;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消费贷余额分别较上年增长13.18%、4.67%。
  然而,在消费贷业务快速增长的背后,相关的零售信贷资产质量风险也不容忽视。截至2024年末,工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为2.39%,较上年末上升1.05个百分点;农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为1.55%,较上年末增加0.51个百分点;建设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较上年末上升了0.23个百分点;中信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也较上年同期有所上升。

  下一步需寻找增量“蛋糕”
  业内人士认为,银行脱离真实消费场景拓展消费贷业务可能累积风险,一些客户获得低价消费贷后可能违规改变用途,甚至“以贷养贷”,前些年就出现过消费贷违规流向楼市、股市的现象,要避免通过价格战抢夺存量客户。同时,这也将干扰宏观调控效果。从今年2月央行披露的金融数据来看,居民短期消费贷款意愿尚显不足,2月居民短期贷款减少2741亿元,前两个月合计同比多减1898亿元。
  “个人认为主要还是为了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通过限制过低利率,缓解银行负债端成本压力,同时避免资金违规流入投机领域,防止金融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当然也有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和借贷的意图。”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说道。
  回顾今年来,宏观政策更加注重提振消费,金融机构也加大了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业内人士指出,目前银行在消费贷领域竞争激烈,许多银行都在拼价格、抢份额,但实质上还是在切分现有的“蛋糕”,下一步,需要努力把“蛋糕”做大,通过细分市场、差别化定价挖掘既有真实消费需求、又有贷款偿还能力的潜在增量客户,进一步扩大消费贷款的覆盖面。
  据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