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微信 朋友圈 微博 QQ空间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

01版:头版

02版:一线探“重点”

03版:一线探“重点”

04版:2025年春运特别报道

05版:2025年春运特别报道

06版:读桂·社会

07版:读桂·社会

08版:八桂热点

09版:聚焦中国

10版:深度国际

11版:深度国际

12版:燃情体育

13版:文娱关注

14版:文娱关注

15版:财经·彩票

16版:早上好

返回 2025年02月24日

“演员就位”为演艺圈开出“诊断书”

想入席 先入戏

桂林晚报      2025年02月24日     
  在演艺圈,“腰部”以下小演员如何盘活自己的演艺之路?业界大咖能为这些“无名的人”提哪些有效建议?作为一档演员竞演类节目,怎样在流量和质量之间找到平衡?最近,竞演真人秀《演员请就位》第三季掀起多个话题,屡屡冲上热搜。节目如同一间“内娱诊室”,导师“望闻问切”,对症下药;演员就位,静观药效。

  部分演员踏上“流量跳板”?
  《演员请就位》第三季作为一档聚焦演员专业能力的综艺,通过导师点评、演员表现和赛制设计,尝试提出解决方案。本季节目除了有陈凯歌、章子怡等国内电影大咖,更邀请了戛纳、威尼斯电影节影后伊丽莎白·于佩尔重磅加盟,导师阵容强大。
  但节目一开始登上热搜的,却是杨子以夸张和油腻的表演饰演西门庆,代高政在即兴表演中突然下跪,男团成员张嘉元表演时状况百出,并不断强调自己“爱豆”身份的“表演”。值得关注的是,节目开场即抛出尖锐问题:“谁整过容?”“谁没有代表作?”制片人杨晓培表示,不倾向选择整容演员,并点名疑似整容艺人,这也引发了观众的争论。
  因此,不少观众质疑节目和演员以此博取关注,同时也映射出行业“速成表演”的浮躁风气,即明星依赖话题而非专业能力立足。节目一开始带给不少观众的感受,甚至是一场“从不缺少流量的审丑狂欢”。
  对于部分演员的尴尬演技,陈凯歌直指发疯式表演不可取。他表示,很多年轻演员认为嘶吼、大哭等“情绪爆发”就是演技,其实是忽视了角色的内在逻辑。章子怡在导师中表现强势,她看到张嘉元迟迟没有进入状态,甚至直接表示:“你下去吧,不要在这做人设!”在节目中,章子怡强调了“学艺先学礼”,她直接批评部分演员将节目视为流量跳板而非成长机会,缺乏对创作的基本尊重。
  此外,导师们也身体力行为演员答疑解惑。陈凯歌提出“表演需内心充沛而举重若轻”,惠英红通过即兴示范展现情绪层次转换,章子怡则强调台词要“说人话”,如何自然处理情感等等。这些点评不仅为演员提供方法论,也向观众普及着表演艺术的评判标准。 

  直面行业生存困境
  随着节目的推进,导师和演员逐渐进入“专业研讨时段”。部分观众从起初对节目“唯流量论”的评价,转而去关注演员的真诚表达与表演潜力。
  从“小特约”“小跟组”开始做起,已经入行9年的女演员卜冠今,因为在节目中一段“见自己”的讲述而登上热搜。她表示,自己想要演困境中的边缘人物,却不得不听从公司的安排,去接有“市场热度”的剧。如今30岁的她决定独自重新出发,为自己的演员初心放手一搏。26岁的演员苏晓彤,在节目中用生活化的细节和台词,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横店群演女孩鲜活的模样。
  而一点不帅的演员张百乔,一直以来都在影视剧中客串角色。他干过编剧、现场导演、执行制片人,也做过自媒体博主,只是为了不离开表演。在节目设置的“表演之城”环节中,张百乔饰演卖豆腐的脑瘫患者,以极富层次感的表演打动了观众和导师。
  由此,节目如同一面反光镜,呈现出了一众演员面对的生存现状,比如经济压力、资源分配不均等等问题,呼吁行业关注这些基层从业者的种种困境。
  从演员的讲述到表演再到导师的反馈,本季《演员请就位》不仅成为演员的“试金石”,更是一份针对行业的“诊断书”。通过暴露流量时代的浮躁生态、表演专业性的缺失以及行业痛点,节目提出了“想入席,先入戏”的口号,并推动行业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但其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能否将这种行业自省转化为长期的职业操守。
  综合今晚报、1905电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