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旷野中的每一帧风景
——散文集《我的阿勒泰》读后感
桂林晚报
2024年10月30日
■李玉芹
《我的阿勒泰》是作家李娟的散文集。在文章中,作者以轻松的笔调向读者描绘了一个浮动在远方的时空印象:城市以外、遥远的西北,一个名为阿勒泰的角落里,那里有一轮明月与星辰牵引的舵,搅动冰川与狂风,汇成汩汩细流,养育着一片可以容纳一切的旷野。
置身于旷野之中,作者的视线总被生活的细微处牵动。母亲开的杂货铺里总有许多哈萨克族的牧民光顾,语言不同造成了交流的障碍。于是,母亲便发明了一些代称替代原本商品的名称。比如,把“相思鸟”香烟叫成“小鸟”牌香烟;把造型为地雷的酒叫做“砰砰”;把孔雀叫做“大尾巴漂亮鸟”。
作为劳动者的母亲总能自如地将深奥变为浅显,而作者则能敏锐地捕捉到那蕴藏在生活里的朴素的智慧。此外,在作者眼里睡觉是一件重大的事情。于是,她花费大量时间睡觉。有时,她直接睡在野外,所以我们也借由作者的一双眼看到了世界的角落上云的姿态。
作者在描绘生活的细枝末节处深埋了对于远去岁月及亲情故土的情感。这些情感附着于过去时间的一件旧物上,引起了我的共鸣。在《我家过去年代的一只猫》一文中,那只被外公反复卖掉的猫最终没能在外婆的盼望下再次回归,而成为作者与外婆永远的牵挂。
作者是一个恋家的人。因此,那只聪慧恋家的大黄猫也将在回忆里永远走在寻家的原野上,走在作者的心跳上。而作为读者的我因为看到了它的遭遇,此后也将有一只猫在我的想象与记忆中永远地行走在原野的小路上。正如你我心中永远有个角落刻有一道蜿蜒的印记——那是归家的路。
在作者的文章中,我们始终能够感受到那片原野养育的人们所具有的旺盛生命力。在《摩托车穿过春天的荒野》一文中,狼狈已经无法形容作者与叔叔骑行穿越戈壁滩时所面临的状况。但是,她依旧能在短暂的停歇中间欣赏那嵌在板结土地上玛瑙的美。
在《通往滴水泉的路》一文中,滴水泉因为一代又一代人的到来成为乌斯曼的传奇。那些蜿蜒着通向滴水泉的小路既成就了哈萨克王的霸业,也载着盐碱滩上艰难谋生的人。那谋生的人即便挤在低矮的土坯房里,依旧有一双仰望房顶上空灿烂星辰的眼睛。滴水泉因为新公路的开通而渐渐变得荒芜。但是,在作者的眼里,滴水泉的故事并不会就此结束,她会在远方静静滴落着那一滴滴水珠。那些离开滴水泉的人们也将继续续写着各自的故事。
作者拥有一颗能与自然万物共振的灵魂。在她的视角中,物质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广阔的空间以及狂野的风夹杂着粗粝的砂石,不断稀释着人们心中有关世俗追求的执念。生活在这片巨大田野上的人们,与阿勒泰的草木云烟共用着同一片肺叶。他们的肉身与灵魂早已与那片旷野相融了。因此,无论是在牧民们的日常生活里,还是在作者的字里行间,吐纳的都是一派磅礴不息的自然风光。